第11部分 (第1/4页)

所谓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在自由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出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产品(包括服务),同时保持或提高其公民实际收入的能力。

关于如何恢复美国的竞争力,重振美国工业,目前有两派意见。这两派意见也反映到经理学院里来。例如教我们国际经济学的教授是工业政策派,而教商业政策的教授则是反对派。

主张美国采取工业政策的人士认为,十八世纪亚当·斯密提出自由贸易,是因为当时英国得力于工业革命而所向无敌。可是今天的经济地平线已经扩展到全球,各国政府目前都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本国公司在国际上竞争,美国本应起而效之,但里根政府一个心眼地相信自由经济的教条。尽管政府是国防工业、医疗工业的大主顾,是衣产品的大买主;尽管政府担保外债,制定税务政策,但是美国没有一个全面的经济战略,盲目地信奉自由经济,只能是误国误民,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这派人认为在全球经济中,政府的能量大于私人企业。美国企业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与在政治上有组织的国外企业竞争,现在是美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结成伙伴关系的时候了。美国十九世纪末的反托拉斯法的确打破了少数几个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促进了自由竞争,使美国工业日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此法案在今天已成为阻碍美国企业互相合作,共同与国外大企业竞争的绊脚石。

他们主张美国采取明确的措施支持出口,保护美国市场不受那些执行有效的工业政策的国家任意入侵;美国的政府、企业、劳工、金融界、学术界应通力合作制定美国的工业政策。决定重点发展的目标,扶植新生工业,保护虽已成熟老化但有战略意义的工业;政府要利用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工具鼓励科研。鼓励企业为实现生产现代化而投资,要采取措施避免企业间不必要的竞争,避免搞重复的科研;美国要保持竞争优势只有集中大量的资源,选择最有前途的工业大力发展;技术革新一定要以大量的资本为后盾,制造设备和企业组织结构要紧跟上去,密切配合,技术革新才能真正发挥威力;工业政策应该保护的不是没有竞争力的“问题行业”,而是那些有发展前途的弱小工业,要向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减少他们在新生时期的风险,直到羽毛丰满,能独立竞争;自由贸易不等于任其自流;支持弱小的新兴工业不是抑制竞争,而是促进公平的竞争;政府要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改进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应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以确保明天的劳动大军掌握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所必需的技术;奖学金应用于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数学和外语;政府还应制定法规加强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之,他们主张政府必须集中努力帮助受到外来威胁最大的制造业。

反对派认为,这样一来,美国的自由经济体制将受到威胁,他们举出苏联计划经济实绩可怜,英国和法国的国有化政策收效微小,说明工业政策行不通。他们担心政府的工业政策会受政治权宜之计的左右;有选择地支持某些工业不啻于变相津贴那些没有效率的工业;此外,怎么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合理,也是一个问题。

我想,在美国实现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业政策,一定困难重重。我发现美国人对政府似乎有一种普遍的不信任感,这也许是当年不信任英国圣工会的新教徒带到新大陆来的怀疑心理的后遗症吧。一般美国人的看法是政府机关效率低,工作人员素质不及私营企业。经理学院的同学中很少有人曾在政府机构里工作过,也很少有人毕业后愿去政府部门工作。尽管里根总统威信很高,一般企业对政府仍采取消极态度,与政府关系疏远。

看来美国要对付外来竞争,恐怕先要从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关系着手。

十二 纽约的夏天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傅玄五月下旬,第一学年下学期的期终考试结束,我们大家立即奔赴夏天的工作岗位。去纽约的同学比别的地方都多,因为纽约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班机差不多每小时有一班,甚至几班,即使将两地来去机场的时间计算在内,也只需两个多小时。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矗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是新移民的希望的象征。纽约是一个岛城,它的五个行政区为曼哈顿岛、斯泰顿岛、长岛西部的皇后区和布碌仑区,以及纽约州南端的布朗士区。

谈起纽约,我们都知道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百老汇大街有驰名全球的剧院,麦迪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