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1/4页)

比起先前一进院子就吓瘫在地的寨主朱云,此子胆色明显要强出许多。看到满地破碎的坛子,立刻明白自己今天难逃一死,索性把脖子一梗,大声叫喊:“姓郑的,你要杀就杀,别拿几个玩物说事儿。的确,我们朱家是靠买卖侏儒赚了不少钱,可这年头,欺男霸女的事情,谁家没有干过?你要是真有本事,就把整个沧州的大户全部杀光。杀光了之后,看你这防御使,还能当得了几天!”

“闭嘴!”

“畜生,死到临头还嘴硬!”

“跪下,跪下向大人请罪!”

“跪下,看看你们老朱家干的缺德事情!”

……

押送此人的士兵勃然大怒,挥动刀鞘,劈头盖脸一顿猛抽。

朱姓青年男子挨了打,却不肯服软。依旧顶着满脸的血大声咆哮,“姓郑的,你听着,朱某知道你在屋子里头。朱某死则死尔,绝不会向你下跪求饶。为了几个平头奴子而杀士绅,你是古往今来第一号蠢蛋!姓郑的,你如此倒行逆施,早晚必遭天谴,必遭天谴!”

“该死!”韩重赟被此人嚣张的话语,也气得心头火起,手按刀柄,就准备出去替郑子明去解决麻烦。

为了平头奴子而杀士绅,这个名声若是传扬出去,对好朋友绝对有百害无一利。毕竟,中原自汉代以来,就是君王与士族共治天下。而平头百姓,大多数情况下只属于户籍册子上的数字,多几个少几个没有谁会在乎!

“你们这种禽兽不如的东西,也配称作士?”没等他的脚迈出屋门,郑子明的声音,已经穿窗而出,不算太洪亮,却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清冷。“学问,才智,品行、勇气,你们哪一样配得上一个士字?不过是一群拿别人不当人的豺狼而已,郑某杀干净了你们,才好重整河山!”

新年快乐。

第四章 耕耘 (六)

第四章 耕耘 (六)

话音落下,四周一片死寂。

非但朱氏子被骂得无言以对,赵匡胤、韩重赟和潘美等人,也是神色大变,随即遥遥地朝着自家兄弟郑子明竖起了大拇指。

自打汉高祖刘邦在当政后的第十一个年头,公开颁布诏书说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便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从东西两汉一直到魏、晋、隋、唐,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君和诸侯,都没胆子跟“士人”对着干。甚至包括入寇中原的五胡,为了自身统治的长久,都不得不主动拿出一些好处来跟“士人”分享,以达到收买拉拢的目的,让后者成为自己的伥鬼和爪牙。(注1)

换句话说,如果把国家或者地区比喻成宫殿,“士”便可看成这间宫殿的栋梁和立柱。一旦失去了立柱和栋梁的支撑,再雄伟的宫殿,也会轰然而倒。

所以,“士人”们犯了罪,才总有办法逍遥法外。帝王和诸侯们明知道士人对百姓敲骨吸髓,只要百姓们没被逼得揭竿而起,通常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帝王与诸侯们需要与“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共治天下。百姓们的作用只是在太平时节交粮纳税服徭役,在战乱年代当兵当夫子拿自己性命填沟渠,重要性根本比不上“士人”的一根脚指头。

所以,朱云父子及其爪牙,才死到临头依旧不知悔改。在他们看来,郑子明为了几个平头百姓而公然与士绅做对,乃是自取灭亡。用不了多久,此人就会成为其他诸侯的刀下亡魂,到那时,朱氏一族,自然大仇得报,可以含笑九泉!

然而,他们父子和为虎作伥的帮凶们,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临死之前精心编织出来的大帽子,被郑子明一句话,就戳出了无数个窟窿。

古人曾经说过,学以居位曰士;古人曾经说过,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古人曾经说过,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可称为士;古人甚至还曾经说过,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者为士!但古人偏偏没有说过,残害百姓,鱼肉乡里,恃强凌弱,草菅人命者为士!

士之才,士之智,士之德,士之勇,朱氏父子样样都不沾边儿,他们有什么资格自称为士?有什么资格代表天下士绅?!郑子明杀了他们,也根本不是公然跟天下士绅做对,而是替天下士绅清理门户,把混入队伍中的虎狼之辈辣手清除!

“咔嚓——”白色的闪电撕破黑沉沉的天空,照亮朱氏子那绝望的面孔。

失去了心中最大的支撑,此子再没力气继续叫嚣,身体晃了几晃,软软地瘫坐于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