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杨父杨母都有些惊讶,杨岳笑道:“你们看,我早说过三弟现在饭量大增吧。”

“能吃是好事,多吃些,三儿你以前受苦了,连口饱饭都没吃过。”杨父杨母心中一酸,大概是想起以前家中的艰困来,以为杨云以前隐瞒了饭量,为家中节俭粮食。

这种事情也无从解释,杨云只能尴尬地笑笑。

“是啊,三哥现在比我养的花花还能吃。”杨琳满脸认真地说道。

满院大笑,杨云差点向后栽倒,花花是杨琳养的一头大花猪。

这时杨母捏了捏杨云的胳膊,眼中泛着泪花,“怎么三儿还是这么瘦呢?你一个人出门在外真不容易,一直没吃好吧。”

“还好还好,我再多吃点,多吃点。”杨云一个劲地往嘴里塞饭。

吃了几口菜,敬了一圈酒,杨云问道:“爹,咱家这是要盖房子啦?”

“是,你和二子带回来这些钱,咱们家现在宽裕了,这个院子也不够住,也该操心给你们兄弟三个一人盖间院子了。”

杨天埕说这话时心怀大畅,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显然没有给几个儿子挣下新房来,是他长久以来的心病。

正文 第43章 指点

第43章 指点

“对啦,我路上遇到了碧枝姐,她样子怪怪的,她们家出什么事情了吗?”杨云想起来问道。

院子里静了一下,大哥杨山的脸微微发红。

看见这个样子,杨云恍然大悟,“难道我要管碧枝姐叫嫂子啦?”

杨山憨厚地嘿嘿笑了一声,算是默认了。

杨天埕咳嗽一声,接过话头说道:“嗯,三儿,我正想着怎么和你说这个事情。本来我和你娘是答应你,等你秋考以后再踅摸你大哥和琳儿的婚事。”

当时杨云是有这个意思,怕父母迫于家中的压力草草为二人定亲,如果杨云秋考能够高中,两人的亲事自然会有无数人求上门来,那时候可以细细挑拣。

杨岳带着银子回到家中时,赶巧王长昆也回到村中躲债。

他已经卖了船,但还剩下近千两银子的债务,如果把家中的二百亩田地卖了,还债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田契都在王长昆老婆手里收着,她见家里的跑海生意算是倒了,要是再卖了地,以后坐吃山空没有着落。而且小月村里富户不多,要把这两百亩地一起发卖出去也不容易。

这时村子里哄传开杨家发了财的事情,王长昆老婆一下子动起了心思。

原来当年王长昆不务正业,留下她和女儿两个人自己出去跑海,家中实在是困顿异常,她在家里操持,只能让女儿碧枝去打理田地。

种田是个力气活,一个弱女子哪里干得过来?眼看天时不等人,有时王碧枝就急得在地里直哭。

杨氏父子都是厚道人,于是杨山就时常忙完家里的地,让老父在旁边田埂上歇一会儿,抽口树叶卷的旱烟,自己甩开膀子帮碧枝的忙。

这样一来二去,两个年青人都互生情愫,王长昆老婆也知道一些女儿的心事,见杨山老实可靠,也有点想招下这个女婿,只是杨家儿女多、家里穷,因此还有些犹豫。后来王长昆发财回来,买房置地,这件事情就再也没有提起。

风水轮流转,现在王家败落了,杨家正行运,王长昆家的重新捡起旧心思,托了人上门打探,看能不能结下这门亲事。

杨山旧情难忘,自然是千肯万肯,碧枝这个姑娘为人不错,杨家全家都看在眼里,这门亲事也是无人反对。

经过请媒说亲,杨云在海天书院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基本定了下来。

杨家拿出一千两银子下聘,碧枝过门的时候带着一百五十亩地的嫁妆,如此一来双方也不算买卖田地,说出去名声好听一些。

只不过下聘的银子都是杨云、杨岳二人赚回来的,杨岳在家里,二话不说就掏了银子,杨云远在凤鸣府,却是无法及时商量。而且杨云曾经托二哥带回话来,让不要用这笔银子去买地,因此二老有点怕杨云为此不快。

“这门亲结得好,以后碧枝姐就是我嫂子啦,大哥恭喜你。”杨云举杯敬酒,“来,我们兄弟喝一杯。”

“好。”杨山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举起杯子和杨云碰在一起。

全家人聚在一起,一顿饭直吃到星月高升、夜风送爽为止。

菜不是什么好菜,酒也不是什么好酒,有点浊、有点酸,恐怕还注过水,不过这是杨云两辈子以来吃得最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