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1/4页)

间之内,表面上仅仅带着1千戚家军,与卫觊等人一并假扮成卫的亲卫军,往杨县行去。

在攻击平棘县的战争中,杨县一直作为卫家的后勤存在,前方正将敌人四面围攻,后方自然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所以卫抵达杨县时,由于守城将领认识卫,所以没做任何检查,就放他们一行进城。

甚至,一千戚家军在卫的带领下开进县衙都没有人过问。

而进入县衙之后,卫示意城内的几个重要首领都在,叶腾就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不费一兵一卒,就以一千戚家军控制了整座县衙。然后卫觊、叶腾主动显露身份,将卫家坞堡、平棘县发生的事,坦言相告。

由于杨县之内,基本都是卫家势力,在卫觊等人的劝告、命令下,所有高层全部投降。叶腾当场宣布杨县的县令、县丞、县尉之职维持不变,表面上杨县依然接受冀州州牧府的命令。

当然,韩馥已经被叶腾提前干掉了,下一任的冀州牧还不知道是谁呢。

紧接着,在卫的命令下,所有卫家援军,以及部分杨县城卫军出城开往平棘县。为免意外,事先并未告知他们真相,准备将他们开入平棘县城,再予以逼降。

在各方的亲密配合下,一切顺利。仅仅用了不到三天时间,杨县军民的投降事宜,一切办妥。叶腾还抽空将杨县原来为卫家军准备的堆积如山的粮草、装备、物资等,全部收入空间之内。

一切搞定,叶腾将眼光投向北边的灵寿县!

第三四一章 噩耗

在卫家投降叶腾之际,黑山军败退的消息,终于传到上曲阳袁绍的耳中。

“颜良那边还没有进展吗?”袁绍脸上的不愉之色明显。这么多天了,灵寿城未能攻下,收获的仅仅是连绵不断的催要援兵、催要器械、以及海量的伤亡数字。

袁绍仿佛看到,灵寿县城正化为一只巨兽,张开血盆大口,将袁家的将士、粮草、器械不断吞噬进去,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吃饱。

郭图身为三流的军师、二流的政客、一流的弄臣,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而不惹主公不快,此时瞟了许攸一眼,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还没有,不过颜将军今天中午送抵的消息,说是不出三天,定能攻破灵寿!”

“这种话,颜良说的还少吗,你真相信?大言炎炎,难道这就是我袁家第一大将应有的表现?”海量的阵亡数据,换不来一场胜利,甚至形势还在向对己方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袁绍的不满已经堆积到相当火候了,臣子们自然动辄得咎。

此时,包括袁绍在内的几乎所有袁家决策高层,都感觉此战仿佛中了叶腾之计,但谁也没有将这句话明说。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堂堂四世三公的袁家盟主,加上这么多才智之士,竟遭到一个小小异人的成功算计,将如何面对天下悠悠之口?所以无论如何,此事不能摆在桌面上明说。

这也更加深了袁绍要攻破灵寿的执念!如果说,出兵之初,是为了攻占常山国,那么,随着黑山军的溃退,袁绍已经不抱此念了,接下去的战争,更多的是为了能够体面收场。

哪怕仅仅是攻破灵寿,再撤退也行啊!

否则,出兵数百万,一战未胜、一城未破,岂不让他这个讨董盟主沦为天下笑柄?!

不过,既然已经想到,常山国之战很可能是叶腾布置的陷阱,无论建议袁绍增兵前线,或者干脆撤军,都不是谋士该有的明智选择。增兵前线,很可能徒增伤亡;撤军认输,主公的面子往哪里摆?替死鬼从哪里找?

所以,许攸、郭图等俱皆一言不发。

袁绍看看坐中文武,心内不禁一声叹息,挥手让他们离去。

当此情景,只能继续等待下去,但愿颜良的此次诺言,能够变成现实。

叶腾知道,只要黑山军崩溃、卫家军投降的消息双双传到袁绍的耳中,袁绍就绝不会将战事继续拖下去。那时,袁家军只有两个选择:全军撤退,或者先全力一击再全军撤退。

所以,平棘县事毕,他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高级特殊兵种收入空间,然后回元氏与赵云汇合,并再次将1万汉军铁骑、1万戚家军收入空间中,然后马不停蹄地赶赴渤海。

三天后,叶腾攻破渤海郡治浮阳城外东面百余里处的袁家坞堡,所有袁家血脉男子,以及高忠诚度的管家、家丁全部诛杀,投降的私军、袁家女眷、生活职业人才、坞堡之中的钱粮、物资、战马、以及己方部队全部收入空间,其余普通佃户、百姓等,皆就地放弃,不予理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