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你现在肯定在想,我的情况怎么这么奇怪,对不对?”老者微笑道。

“不错!”方凌筑道:“你明明是个最高明的剑客?为什么却让一个小小的强盗抢走了手里的神剑?”

老者大笑,道:“最高明的剑客也有最弱的时候,偏偏我就遇上了,而且我身体没有丝毫内气,本就是普通人的身体,七老八十的人,怎么抢得过一身蛮力的强盗?”

方凌筑笑了,道:“那你身上的天地之气从何而来?”

老人也笑了,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问他道:“你应该知道,我身上的是什么剑?”

“仁道之剑!”方凌筑道。

老人哈哈大笑,神色间顾盼生辉,然后豪迈无比的道:“孟子有云:‘我善养浩然正气,天下之本在国,国这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否听过?”

方凌筑点头,明白老人据说的话是孟子所讲的,所谓浩然正气,就是刚正之气,只有大儒才有!也明白了老者身上气势的来源。

老人又叹息着道:“有人道,‘天下万物皆可入武’,这佛,道,魔皆以武尊天下,却不知道儒也能武,世人只知道儒为文人,却也不知道这儒学之武道,也是丝毫不逊于其他任何一道!”

方凌筑在旁静静的听着,他此刻浑然不知今日与这老者的一次见面,将会在《天下》引起多少波澜。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儒剑之道

老人顿了顿,继续道:“这《天下》的人绝大部分人肯定都以为这儒生肯定是手无缚鸡之力,是不是?”

“我想应该是的!”方凌筑道。

“可是他们都错了!”老人笑道,“这儒学之道,怎能有文而无武呢?我儒家尊西周周公为元圣,武王死,诸侯叛乱,周公南征北战,文治武功,可以说文武并重,他便是儒门武功的创始者!”

说到这,老人又道:“我儒家武功到了春秋末年时,在圣人孔子的手中才得到大成,那时已是战乱四起,诸侯之间征伐不断,流民败寇流窜四野,他55岁那年,首创仁者之剑,剑道大成之下,便独自一人带领门下数十弟子周游列国,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其中的凶险自然不必多说,没有极高明剑术的话怎么能安身保命呢?”

“老丈说得不错!”方凌筑道,老人所说的这一切确实让他耳目一新。

老人又笑道,“可笑世人都不知道这些,人人都知道孔子身通六艺,所谓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射就是武功,御就是骑术,他又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世那些酸腐文人只以为他这是对文学的追求,却不知道这也是他十五岁立志学剑,七十岁达到随心所欲境界,万物皆为剑的真实写照。”

如果不是方凌筑在现实里对段故事有所耳闻,他肯定以为这是《天下》在游戏里穿凿附会的,但如果这不是穿凿附会的话,他就已经想到制作《天下》这个游戏的天下游戏公司身份和背景不是很简单了。

老人的话并没有停,又听他道:“在孔子手中创下‘儒剑之道’,也就是‘仁剑之道’后,到了孟子手中被再次发扬广大,他在仁剑之道的基础上,悟得《浩然正气诀》,创‘王道之剑’,当时兵祸四起,百家争鸣。他以王道之剑先败当时被奉为第一剑法的墨家剑法,又逐逐一挑战诸子百家的武功剑术,也是大胜而归。

自此以后,儒家剑术才闻名天下,但传到了荀子时,儒家开始分化成两派,两派虽然都认为仁道之剑为最高境界,但一派以孟子的王道之剑为第二,一派以荀子地霸者之剑为第二,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继承了荀子的剑法,而韩非和李斯就是帮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后来法家和儒家争斗,法家一派借着兵权,谋划‘焚书坑儒’这一严重打击我儒家的事件。

在那次浩劫中,只有少数武功高强的儒者逃出来,其中荀子的剑法被融合在法家地武功里而得以保存。

再到西汉以后,百家罢黜,独尊儒术,这百家中间当然也包括了法家,百家逐渐融合成了魔教,魔教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别人的长处,不断吸纳亲的血液,就成了这天下间最大的势力。

那时,我儒家受到魔门重创,已是人才凋零,又怜苍生疾苦,以仁道为主,不愿大动干戈,而且武功多已失传,大多儒生已经弃武从文,数百年也没恢复元气,直到大儒董仲舒的崛起,儒家才再次复兴,他的仁道之剑天下第一,魔门各方势力没有一人能在他手下走过三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