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港湾东山头的高射炮也许因炮手紧张失控;一串曳光弹射向夜空。但很快;一切便平静了。10分钟后;警报解除。不久;警报声再次响起;稍后又恢复平静。22时许;刚刚进入梦乡的居民和士兵被第3次警报吵醒。当人们还在诅咒这一次又一次的恶作剧时;飞机发动机声已由小渐大;机群很快飞抵塔兰托上空。意军高射炮急忙射击。两架英军飞机在拦阻气球屏障外投下了照明弹。照明弹由小降落伞悬挂在高空;把整个军港映照得亮如白昼。这也是命令“旗鱼”式飞机进行俯冲攻击的信号。在强烈的照明弹光亮下;英军飞机在拦阻气球的系留钢缆间灵活穿梭;一颗颗炸弹准确地投向目标。

英军威廉森上尉冒着意军密集的防空火力;从两个拦阻气球间迅捷地飞过;低空掠过防波堤;向意军的“加富尔”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舰舷被炸开一个大口;海水随即涌入。威廉森在退出攻击时被高射炮火击中;一头栽进大海。但紧随其后的两架飞机及时赶来;终于炸沉了“加富尔”号。此时的塔兰托港到处是冲天的火光和剧烈的爆炸声;像一个被捅翻了的马蜂窝;乱作一团。

意大利没有想到;上周的一场暴风就把90个防空气球毁坏了60多个;更没想到英军飞行员竟然能在钢缆间自由穿梭。尽管意军21个高射炮连都开了火;但士兵们大都没经过夜战训练;连目标都捕捉不到。更令里卡迪气愤的是;英军第一波飞机离开之后;高射炮仍在漫无目标地射击;好像在欢送凯旋而归的敌人。里卡迪以为袭击已经过去;便拿起电话;准备向海军司令部报告情况。他没有想到;警报声第4次响起。

……(未完待续……)

PS:明天8号正式开始忙年末工作了,落叶尽力下班就回家码字,希望可以完成一些字数,如果实在不行也请兄弟们理解,到16号年末工作检查结束。

第两百九十三章 蠢货墨索里尼

英军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了。直到这时;意军官兵才变得聪明了一点;战列舰、巡洋舰和陆地的高射炮群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相互配合;组成了绵密的防空火网。当19架英军“旗鱼”式飞机进行攻击时;有1架被击落。但英军飞行员毕竟训练有素;其余18架飞机灵活地穿过密集的弹幕和滚滚浓烟;巧妙地规避机动;连续地发起攻击;再次重创意大利海军舰队;并破坏了港内船厂及其他设施;然后安全返回。

1940年1月11日;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舰载航空兵部队奇袭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取得重大胜利。这一战役是航空母舰舰载机问世以来首次大规模袭击港内舰艇;突出显示了舰载航空兵的巨大突击威力;使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要舰种;迎来了在海上实施海空一体作战的新时期;使“巨舰大炮;舰队决战”的海战模式成为历史遗迹;在世界海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奇袭塔兰托的作战中;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只出动了40架飞机;以损失2架飞机和耗用38颗鱼雷及少量炸弹的代价;就在短短65分钟内击沉、击伤意大利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12艘;从此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意大利海军主力舰艇被送入海底,塔兰托也就成了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的墓地。而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意大利海军却惨遭败绩;损失重大,其经验教训,颇值得探讨。

此战说明战前准备务必慎之又慎。无准备之仗不能打。准备不精心之仗也很难打赢。从这一战役的战前准备情况来看;应该说意军对防御还是相当重视的;高射炮、探照灯、拦阻气球;一应俱全;构成了完整的防空系统;似乎可以称得上“固若金汤”。但决不是无懈可击;在1940年11月初的暴风中;被里卡迪认为是“杀手锏”的拦阻气球损毁三分之二;只有27个还能发挥作用。面对如此巨大的损耗;却没能及时补充维修。尤其是意军人员素质低劣;情报收集人员对信息真假难辨;高射炮兵部队缺乏夜战能力;加之又没有心理准备;失败在所难免。

而英军的准备可谓细之又细;对参战飞行员和战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改装;对塔兰托港进行了反复的空中侦察;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迷惑行动。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宁可一再延期也不贸然出击;结果一击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战争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知己知彼仍然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也是战前准备的首要内容。知彼就是把对手研究透;将对手的作战力量、可能运用的战术手段、可能突击的主要方向了然于胸;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反制准备。知己要求既要懂得如何创造性地发挥自身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