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大人,现在这钢轨冶炼出来了,所以,厂里准备委托贸易公司,同北洋衙门去谈钢轨的事情,大人,你觉得,咱们应该让几成利?”

让利?

眉头微微一跳,唐浩然摇摇头,看着那边一根根从轧钢机中挤压出来的通红的长达十余米的钢轨,对邝贤俦吩咐道。

“利是不用让了,这厂子里不是有北洋的股份吗?价格就以欧洲的同类产品,加上运费,至于他们往衙门里开出什么价,咱们不用问,只要保住两倍的利润就行了,要知道,咱们可还指往着北洋衙门帮咱们修路那!”

唐浩然口中所谓的帮指得是在钢轨暴利下,工厂可以拿出这一部分利润,以贷款的方式为朝鲜铁路公司提供钢轨,而这买钢轨的钱自然是由北洋衙门拿的。

“还有,我让厂里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求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第116章 命运(第二更,求月票)

因为空中正下着雨,高大的烟囱里的烟显得有些“沉”,以至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黄橙橙的、叫人窒闷的烟气。在钢铁厂从各个厂房那半圆形的、肮脏的大窗洞里,可以看见无数的滑车和传送带在旋转,生铁的车床在移动,在把钢和铜钻孔、刨平和磨光。模压机的垂直的圆盘,不停地转着。起重机的轴架在半空里疾驰,往黑暗中飞过去。

炼铁平炉里发出红殷殷、白皑皑的光芒,数十吨的钢水被倒入模具,待冷凝固、冷却之后,又被运至少锻造车间,在车间内一具巨大的蒸气锤捶打着,叫地面都给震动了,这是一台八十吨蒸汽锤,这部引进自法国施奈德公司的蒸汽锤,于蒸汽锤中亦算是一台庞然大物了,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各样的钢锭以及钢板。

伴随着蒸气锤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块火红的钢锭正被锻造成型,不过只是一块钢板——厚达360厘米的钢板,经过汽锤的锻造其内部结构变得更加致密,类似的长达数米的特厚钢板,在另一个车间内,已经生产了十块,与钢铁厂的其它车间不同,这个车间并没有太多的复杂的设备,只有一个钢铁制成的大型方盒以及几辆行车吊,但实际上这个车间里的绝大多数设施都是由唐浩然亲自己设计的。

这是仁川钢铁厂的渗碳车间,尽管最初唐浩然曾寄希望于渗碳钢,将这种战列舰时代的钢板作为打开国际冶金市场的敲门砖,当然所出售的将只是渗碳钢专利。通过每吨5英镑的专利费在未来的二十几年间获取数百万英镑的暴利。但“装备”却制约了渗碳钢的发明。他不得不设计渗碳炉、淬火炉等一系的设备,以满足生产渗碳钢的需要。

就在按部就班的研究着所需的设备时,一个月前一篇金属渗碳处理的论文,却让打消了他再往欧洲卖专利的想法,现在只能去争取自己不用交“专利费”。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个时代欧洲各国对专利制度的重视,

在后世有一些所谓的学者说什么美国是山寨大国、德国是山寨大国,但是却忽视了一点,他们山寨的只是产品。如美国山寨并改进了英国的纺织机,德国假冒的谢菲尔德剪刀和刀具。似乎正因如此,他们就觉得这个时代欧洲各国根本就不重视专利技术,甚至认为不存在专利。

而却无视了在中学历史书上都有记载的19世纪末,德图政府积极鼓励“技术接受”。从1886年到1890年,德国六家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成功地从英国手中夺得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

这种技术专利才是专利的核心,亦是这个时代各国最为重视的,任何机械产品都存在着被复制的问题。但有些东西却是无法复制的,至少在破解技术之前。欧洲各国对专利的保护。是基于对本国工业的保护,许多国际公约是需要以相互遵守才能得到维护,如果他们肆无忌惮的侵犯他国专利,本国的专利同样会被其它国家侵犯。

就拿渗碳钢而言,甚至直到一战结束后,美国以及法国的多家钢铁公司仍然向克虏伯支付了巨额的专利费。而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对德国最大的榨取,甚至不是巨额的赔款,而是多达上万种专利的无偿转让。

欧美各国对专利的重视,不是后世国人所能理解的,恰也正是这种无法理解,使得很多人不明白,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为冶金工程师的唐浩然自然深知专利的重要性,就像交给伍宇明带到英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