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面带惊色的于宝盯着这套正在运转着的,属于独创的传动系统时,只是在唇边轻喃道。。

“嗯,这根本就像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没错,所以才叫行星齿轮传动系统!”

虽说有些得意,但唐浩然却知道自己“发明”的这套行传动系统,甚至于不及后世那几千元一辆的拖拉机的传动系统复杂,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划时代的产品了。

“你们看这太阳轮、行星架和内齿轮都可绕共同的固定轴线回转,可不就像是一个小太阳系嘛,我倒觉得这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这个名称用在它身上是恰到好处……”

在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命名的同时,唐浩然又瞧着一旁的那台正在运行的汽油发动机,尽管在汽油机的研制上自己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提示,但自己毕竟是外行,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通过对外国汽油发动机的研究,依着自己的提示研制出了几种新型发动机。

相比于同时代欧洲的那些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的汽油发动机,目前动力公司制造的汽油发动机,却显得颇为复杂,尤其那套“星型发动机”,所谓的星型发动机,是根据唐浩然绘制的原理图样制造的,与这台四缸24马力“汽油发动机”一样,只是借鉴了唐浩然提出的原理,其基础依然是欧洲同时代的汽油发动机。

虽是如此,但在汽油发动机的研制上,中国依然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这多少总让唐浩然感觉到一丝欣悦,毕竟在后世,发动机一直都是中国的汽车以至航空工业的心脏病,落后的发动机工业是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最大软肋,但在这个时空之中,无论是在蒸汽轮机亦或是汽油机,甚至还有刚刚由东北大学发明的柴油机上,中国都远远领先于欧洲的传统列强。

“现在,刚刚发明的汽车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很快,汽车就会从工程师的发明,富人的玩具,变成普罗大众的交通工具,到那时,汽车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挥动着那双满是油污的手,对于汽车以及汽车工业的未来唐浩然自然是充满了信心。

“甚至,汽车将会成为我们弥补与列强工业差距的根本……”

看着那台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没有谁比唐浩然更清楚汽车对国家工业推动以及汽车在未来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地形复杂,并不见得每个地方都适合修铁路的国家来说,汽车发挥的作用将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就在唐浩然为于宝,这位现在中国唯一的汽车工程师和他的学生们鼓劲的时候,侍从官却急急的走了过来,他的手中拿着一份电报。

“大师,大连急电!”

接过电报的瞬间,只不过是略微扫上一眼,唐浩然的脸色便猛的一变,连忙吩咐道。

“立即通知火车站,我们现在就返回大连。”

在说话的时候,唐浩然不顾手上还有厚厚的一层机油,脚步却已经朝着门外走去,那脸上全是一面焦切、恼悔之色。(未完待续。。)

第86章 新的责任(求月票!)

1893的奇迹是什么?

无论是在欧美,亦或是在中国,至少在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会难得的形成一个共识——沈大铁路!

对于1893年的世界来说,总里程三百九十六公里的沈大铁路,自其建成通车的那一刻起,其奇迹般地施工速度,立即被全世界工程界视为一个铁路工程上的奇迹,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到十个月,完成这么长的铁路修建工程。

一些欧美的铁路专家甚至用一种带着酸楚的口吻言道着“中国人用十个月的时间建成的这条铁路,或许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却意味着他们在工程技术上的进步。”。

当然更有一些西洋的铁路工程人员甚至吹毛求疵挑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似乎对于他们来说,这条铁路的奇迹般的建成,是全不能接受的,这似乎为推翻所谓的“白种人优秀论”提供了现实基础。

不过这只是极少数的一种观点,事实上上,更多的欧美铁路专家,已经习惯了东北铁路公司或者说朝鲜铁路公司,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奇迹,而缔造这一奇迹的则是再简单不过一个原理——人。

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快速完成的!

这条三百九十六公里长的铁路之所以能以奇迹般速度完式的前提是,其分成了三十九个施工段同时进行双向施工,这意味着其是由三十九个十公里长的路段组成。数万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