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 (第1/4页)

在这种互取所需之下,日本移民正在一步步的充实着远东,充实着西伯利亚。而在徐铁珊的游记之中,同样清楚的记载着“东洋移民”的脚步,甚至他还曾随几家东洋移民一同行走了数百公里,沿途见过一个个“东洋村”,那些东洋村中,居住的无一例外都是日本人。

也许,现在远东、西伯利亚,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像是东北于内地人一样,在东北吸纳着内地人的同时,远东以及西伯利亚同样在吸纳着日本移民,在内地移民改变着东北的时候,日本移民,同样也在改变着远东,改变着西伯利亚。

“然帅,您是担心……”

难道然帅是担心这些日本移民?不过詹天佑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唐浩然打断了。

“担心?”

先是一愣,随后唐浩然摇摇头,或许,俄国人将来可能会担心日本移民会不会“染黄”远东、西伯利亚甚至整个俄罗斯,但是对唐浩然来说,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原因非常简单,对于日本人,中国有绝对优势的人口基数,四亿五千万中国人,就是这种自信心的根源所在。

“我考虑的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日本移民的到来,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远东目前落后的经济,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

在日俄战争期间,远东落后的经济,使得俄国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但现在,大量日本移民的出现,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这一现状,这自然很有可能会对将来的谋略产生影响。

“同时,更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在游记中明确提到——铁路工地上,每十个工人中,有九个来自日本,雇佣一个俄国工人的工钱,足够雇佣五个日本工人!”

日本工人的廉价,甚至比历史上俄国人雇佣的华工更为廉价,正因为其廉价,才使得俄国人于尼古拉总督区设立大量的招工站,招聘日本工人前往西伯利亚修铁路。

“而且日本劳工干活非常卖力,从不偷懒。甚至在游记中,俄国工程师用赞扬的口吻说道。如果没有日本劳工,也许他们很有可能无法按期完工,但是现在,他相信日本劳工可以让工期提前完成!”

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历史上,因为资金,尤其是人力的原因,使得俄国用了14年都未能修通西伯利亚铁路,当然到日俄战争爆发时,只有地形复杂的乌苏里和环贝加尔湖两段铁路未曾完工。可他们毕竟用了14年,至于现在,他们还会再用14年吗?

可现在,对日本的战争,却解决了制约铁路修建速度人力问题,日本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劳力资源,这势必有可能加快铁路的筑建,西伯利亚铁路会在什么时候修通?这才是真正决定中俄两国命运的关键。如果日本工人加快了筑路工程,那意味着历史留给中国的时间也就更短了。也就是说,自己的历史经验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用处,铁路极有可能在1904年之前完工。但具体会是什么时候?这些未知数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日本移民。在改变着远东地区的经济。使得远东迅速繁荣起来,另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日本劳工,正迅速修建着西伯利亚铁路,一但这条铁路筑通,那么我们与俄国之间……眷诚,你说,能不令人担心吗?”

担心的不是乌苏里江的大米,那些大米再香甜。也是俄国人的米,而俄国人的米,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而言,就意味着子弹。意味着战争!如果不能斩断那头北极熊的爪子,自己甚至都不可能有余力进关,更不可能统一中国。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关内的总督们,会不会做出什么“牺牲”,勾结俄国人出卖东北。尽管可能性不大,但在中国的历史上。类似的勾结外人的行径可是屡见不鲜。

“大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多明年,我们就能修通北进支线,届时移民必然可沿铁路的进入三江地区……”

作为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立即感觉到了肩膀上的压力,铁路的筑建关系着移民的速度,关系着能否将尽可能多的移民送至黑龙江以及吉林北部的移民点。

“铁路……”

念叨着这两个字,唐浩然不禁苦笑一声,暗自思量着另一个问题,无论如何,看来中俄两国是没办法绕开铁路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对中国造成直接威胁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是俄国人意图染指的横线铁路。

纷乱的思绪随着火车的摇曳飞散着,但唐浩然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越往北,那车外的一片漆黑与荒芜,无疑在向他显露一个事实,一个吉北太过荒凉的事实!

凌晨时分,滨江火车站的月台上,站着一队官兵,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