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 (第1/4页)

******刚一着陆,操着手枪以及轻机枪的突击队员们便从他们所乘坐的******里冲了出来,他们或是从舱门涌出,或是直接划开舱壁跳出来,就有如一群恶魔似猛的从牢笼中涌了出来。

那些俄国人几乎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从怪物的肚子冲出来的人们,他们惊骇的看着这些如狼似虎般冲出来到人时,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是呆若木鸡的站在那里。

短短的几秒钟会改变一切。

刚一冲出机舱,孙士奇就看到对面的一个人影,他本能的抬手一枪。

枪声响了!

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个寂静的凌晨,与此同时,枪声在要塞内部响了起来。与普通的步兵使用步枪不同,这些战士们都是手持双枪,“滨江造”加上其特有的20发弹匣,使得突击队员们在近距离作战时,拥有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火力。

原本就打了个突然的突击队员们,在刚一开火,就凭着急促的火力,将那些俄国哨兵打翻在地,至于那些被撞击声和枪声惊醒的俄国兵,在试图冲出营房的时候,立即遭到一阵急促火力的压力——机枪声!

急促的机枪声在营房间的空地中响了起来,手持轻机枪的的机枪手,直接端着机枪朝着营房门口扫去,在密集的弹雨将俄国官兵堵在营房中的时候,突击队员一边用手枪压制敌人,一边拿着手榴弹逼近营房,在接近营房时,手榴弹从战士们的手中甩出,准确的投入营房之中,剧烈的爆炸瞬间吞噬了整个营房。

连绵不断的枪声和爆炸声从山顶传至山脚下的兵营之中,那些被惊醒的俄国士军全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要塞上为什么会有枪声?

直到那些军官们吹响哨子的时候,这些浑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士兵们,才纷纷穿起衣服,拿起武器,就在他们于营区内集结的时候,空中却传来一阵异样的声响。有如雨点般的炮弹准确的落在军营之中,在那剧烈的爆炸之中,突然,那石质的围墙处却突然被炸飞了。

“嘟……”

在山下兵营围墙被炸开的同时,进攻的哨声撕破凌晨时分灰白天空,从围墙缺口源源不断涌入军营的是那些穿着白色伪装服的先遣队官兵。

“缴枪不杀!缴枪不杀!”

密集的枪声、爆炸声之中中,先遣部队的官兵们用生硬的俄语发出一阵阵的吼声,在那些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的晕头转向的俄国士兵们,则大都是惊恐的看着那些如恶狼般扑来敌人,面对枪口打来的子弹以及捅来的刺刀,在他们本能的选择抵抗或者逃跑的的时候,脑海中却仍然弥漫着一个问题——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未完待续。)

第200章 激战(上)

凌晨响起枪声及炮声,直到太阳出来时仍未停止,反倒是越发激烈起来。

在冰结的绥芬河江上,数以千百计的官兵扛着步枪,越过冰冻的河面,那远处传来的炮声似乎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少影响,就在他们身后,在江的另一边,一门门75毫米野战速射炮,不断的朝着数公里外的目标挥洒着炮弹。

置身于海拔只有一百多米高的山顶上,第十二混成旅旅长张怀芝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局,与其它部队是沿铁路推进不同,他所率领的第十二混成旅是翻越几十公里山中,一路向东,几乎呈一条直线往海参崴推进,这一路上走的是山间的小路,翻的是被冰雪覆盖的山岭。

不过,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耽误时间,正如多次参谋旅行后作出的判断一样,在越过绥芬河之前,都不会遭到俄军的抵抗,相比于俄国人沿铁路线于双城子等地设立要塞之不同,其完全忽视了西翼山的防御,在俄国人看来,大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会阻挡大部队的进攻。

是的,大部队不能进攻,但通过一个混成旅还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出自武备学堂的64名官长中的一员,张怀芝并不是一个擅长打硬仗的角色,实际上在早在“壬辰之战”时,作为一营长官的他,也没有多么出色的表现,之以能够晋升为旅主官,更多的是凭借资历——当年于天津便投奔了大帅。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获得这个直插俄国人软肋的任务——他的那些老朋友、老伙计,总会给予他一些照顾。他们非常清楚。大规模动员之后。势必会有大规模的裁撤。到时候,与战时是否有出色表现,势必将关系到大家的未来前程,这个时候自然会在心理上偏向于朋友。

也正因如此,张怀芝才会看重这次任务,作为军中的老人,他自然知道于大帅的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