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部分 (第1/4页)

大雨中拖曳着野战快炮的骡马长声嘶鸣,喷吐着白气,拉着炮车快步前行,而兵士们跟泥猴一样滚成一团又拉又推这些管退快炮。

这一刻,军靴声盖过了雨声。数以千计的军人荷枪实弹的向着正阳门挺进的时候,在道路两侧,站满了百姓,人们就是这般站立的雨水中,满面欢色的看着这支突然北洋陆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当这支军队出现在火车站的时候,站上的人们还以为这是满清调来镇压的部队,可随后,一面日月旗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但不知为何,在最初的欢迎之后,面对这突然到来的军队,人们的神情越变得越发的复杂起来,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现在即便是再无知的人也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他们将要迎来一场改朝换代式的巨变。

当这种变化未曾到来的时候,他们曾渴望过,但当这种变化真得来临时,却有很多人茫然了,他们是在为未知的命运而茫然,不过这种茫然不知所措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部队行进至天桥的时候,当部队与那些青年学生们汇合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看着那面旗帜,学生们立即满面笑容的向军人伸出了手,更多兴奋的学生甚至还把一名年青的军官高高的扛起来。

人们在那里欢呼着,这一刻,军队真的成为了国民的军队,是的,这是一支受命于国民的军队。

“先遣队立即封锁紫禁城,绝不能让人慈禧与光绪逃出紫禁城明白吗?”

在西直门火车站的候车室内,也就是北洋陆军第六镇的临时指挥部中,王士珍则不断的下达着命令。

“命令第二十三标在全城执行秩序,如果有趁火打劫的,一率枪毙……”

命令只下达了一半,王士珍又改口强调道。

“仅限于外城……”

这一句话无疑将人口数十万的内城排除在外,对于这道命令,没有任何人会质疑,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一次改朝换代,总需要伴随着流血,而他们的职责仅限于保护自己的同胞,至于那些骑在汉人头上扬威作福两百多年的旗人,根本不在他们保护的范围内。

在一道道的命令下达之后,那边王士珍便将指挥事宜交给了参谋长,然后直接进了贵宾候车室,在那里几个人正在等着他。

“王将军此次首举义旗,可为全**人之典范!”

王士珍不过刚一进屋,盛宣怀便满面笑容的恭维道,此时的他完全抛弃了作为北洋洋务大总管的身份,抛弃同样也意味着得到,他在新朝得到了一席之地,保住了自家的财富与将来,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每一个聪明人都会为将来作打算,盛宣怀无疑正是这种聪明人。

“盛先生谬赞,在下此举只是为了国家少伤一分元气!”

王士珍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就他内心而言,他并不愿意背叛对其有知遇之恩的中堂大人,可是深知中堂大人已经油尽灯枯的他却又不愿为他人所驱使卷入内战之中,在盛宣怀等人的游说下,做了一个他认为的,对国家最为有利的选择。

作为军人,他更多的是从军事的角度是看待问题——全中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抵挡东北军的进攻,相比于将来东北军进关内的生灵涂炭,他更希望这一切都变得更加平稳,就像现在一样,所有的兵火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国家少伤一分元气,将来就越早的强大起来,王将军,在下谢过将军这番爱国爱民之心!”

李光泽冲着王士珍深鞠躬道。他知道在这场“革命风潮”中,第六镇扮演的是一个何等重要的角色,北洋第六镇驻与天津与京城之间,是北洋陆军中的精锐,现在这支军队出现在京城,并攻克紫禁城的话,势必将会撇清事件与东北的联系,让整个事件看起来更像是“民众的自发”以及“军人的自发”,而不是阴谋。

“好了,我们不要互相吹捧彼此了,”

就在这时,张佩纶取出了一份早已拟写好的电报递给王士珍。

“聘卿,这有一份通电,你看看,以京师百万民众以及第六镇全体官兵的名义发出去!”

神情严肃的王士珍接过电报,略扫视一眼,一切正如他最初的猜测一样,这份电报是既是一份向外界表述立场的电报,同样也是一份“拥立”电报,电报是以百万民众以及第六镇官兵的名义请“唐帅登基为帝”,并进京主持大局。

“我知道了!现在我就令人直接从火车站发出……”

没有任何迟疑不决,王士珍立即作出了决定。

“还有一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