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1/4页)

追击,一定能溃敌千万的。”

甄玲丹听到两个将领的争论,暗暗苦笑,这些娃娃毕竟都太年轻了,没有真正经历过大阵仗的磨练,恐怕朱见闻就不太好对付。自己这方虽然被朝廷报上的有八万之众,但实则不足五万,其中一成以上还是在之前战争中的伤员。八万数额可以理解,朝廷吃了败仗自然要夸大其词,才能免了自己的罪过,但是自己既然被报上八万,朝廷定是派了多于自己数倍的兵马围剿,情况堪危啊。

甄玲丹清清嗓子说道:“诸将不必争论,我们既不决一死战,也不据守城池以逸待劳,依然根据原来的作战计划行事。”

第三十四章 纵横两湖

甄玲丹扫视了一下座下的统领继续讲道:“兵分两路,北上取荆州和襄阳,南下取岳阳和娄底,这样的话纵贯湖南湖北,让他们两方总督都忙于备战,无力形成大股兵力,共同对我方实施打击,因为朝廷的政权分割线就是我们天然的屏障。同时这么一来,不光南北因为统帅不同造成了分割,我们的驻守分部也在湖南湖北形成了一个长线,把东西也分隔开了,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可以先西后东进行吞噬,慢慢的吃下两湖这块肥肉。”

甄玲丹略一沉吟,走到作战图前指着大图又说道:“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对方的兵力,首先我们会遭遇的是两湖的官兵,咱们能打的他们节节败退就说明他们不足为虑。可是一旦他们有人指挥得当了,依然很有威胁,毕竟他们人数非常多,甚至有可能胜于我们,所以要尽量在朱见闻的勤王兵到来之前平衡这种兵力的不足。其次我们会遇到刚才说的朱见闻,此人是个政客本不足为惧,现在又被贬成闲王,可是大家不要小看他,他是真正带兵打过硬仗的人,想当年我初统兵之时在济南府和我决一死战过。两湖境内大约还有九万左右的官兵,我想这不会是空饷了,毕竟朝廷大员将至,谁也没胆子再报空饷,何况先前连战连败,战局目前与他们不利。”

“咱们私募来的兵力是主力,这些兵缺乏训练,而后来我们俘虏的兵也军心不稳,多是仰仗各位领兵有方才稳住了阵脚,如今战斗力也有了不少提升。可是正如我刚才所言,朱见闻不是一般的世子政客,他虽然算不上名将,但是也不至于像两湖将领一样不学无术。况且他在江西离我们很近,门生旧部很多,几天之内召集几万兵马不成问题,待他们到来会对局势产生很大的改变。反观京城的援军第一部分不会来的太多,毕竟路途遥远,而且京师的守卫有一定的规格,不容调动太多兵马。最主要的是卢韵之绝对不会把大军全部调离,放弃对京城的军事控制,我们只需担心卢韵之个人,已经他手下那伙精兵,兵力上倒不用太介意。”甄玲丹讲到。

一个跟随甄玲丹前来两湖,逃过京城大劫的老将说道:“话虽如此,可是卢韵之手下那伙精兵以一敌百,实在难缠的很,我想是不是应该先全力打击朱见闻,等卢韵之来了以后朱见闻手中兵马也被灭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就算他的精兵再强悍也对我们威胁不大了。大不了碰到那伙强横兵马,我们多加躲避就可以了。”

帐中的青年将领不知道曾经那些御气师和特训猛士组成的强悍精兵队伍,所以对老将的话嗤之以鼻,并有人叫嚣这是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言说不得。

甄玲丹点点头说道:“静一下,他说得对,卢韵之所率的精兵的确强悍,但据我所知这伙兵马已经遣散,虽然原因不明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在这次战场之上。当然他手里还有一个名为乡团的军队,这支军队装备精良训练得当,而且人数多达数万,但是远不是当年那么非人的队伍,只是比一般部队强一些罢了,所以老将军你不必担心。你说的很好,我们就是要先灭了朱见闻,当然在此之前,削弱两湖驻军也是很重要的,可是与朱见闻大仗不能硬碰硬,否则就等于中了卢韵之的计。卢韵之和朱见闻有所间隙,此次朱见闻必定已死相拼,博得卢韵之的再次信任,但卢韵之一定不是这么想的,他想借此机会彻底击垮朱见闻的力量,让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闲王。我们和朱见闻硬拼,卢韵之就等于坐收渔人之利了,所以打朱见闻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诸将纷纷要甄玲丹说明如何智取,帐中将领虽多,可都是甄玲丹自己提拔起来的人,也不担心有卢韵之的探子,于是不再隐瞒开口讲述了全盘的战略计划。

“首先我们北上南下之计刚才我已经说了,说是兵分两路,其实重点在于南路,打下娄底后大肆向西进军,并且要迷惑敌军,宣称这路军队由十五万人。但是记住重兵要屯聚岳阳,我有大用,这个稍后再说。北路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