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这株老树很顽强,但肯定不足以吸引白凡,他的目标实则是其下方的一个洞穴,掩藏在稀疏的树枝间,却被他一眼瞧见。

须臾,白凡降下剑光,落到平台,走进洞口。

里面是一个封闭而潮湿的石洞,两人来高的洞顶,两侧却只有三尺宽,非常狭窄,洞边都是冰冷坚硬的石头,里面不知含有什么东西,能散发出柔和的光线,把把这洞里照得颇为亮堂。

山洞向前延伸,在另一头拐了个弯,不知通向何处。见到这般情形,白凡松了口气,此处定是滴血洞无疑。

那弯道的尽头,乃是一个水潭,有一道水帘从洞顶直挂而下,水花四溅,晶莹美丽。

此时此刻,白凡自是无暇欣赏这美景,直接望向洞顶石壁上几块红色的石头,当水珠流过时,便被映成了像血一样……滴血洞之名,便是由此而来。

要进入真正的滴血洞,便须破解这七颗红石的机关,否则就算来到了此处,也不知道滴血洞就在眼前,只当这是个普通的山洞。

第二百四十章 天书初卷,道胎神宫

由是八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魔教中人暗中偷下万蝠古窟,甚至连死灵渊也被找了个遍,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滴血洞,全是空手而归。

这机关的具体细节,白凡也记不真切了,只知道关键其实并不在洞顶,而在水潭中。

他不做犹疑,哗的一声跃入水中,站在那七颗红石下方,待因他入水而荡起的波澜平静后,只见红光从洞顶照下,印入水潭中,形成了七个红点。

摸索片刻,他在这七个红点下,发现了七颗凸起的小石。

见此,白凡目中绽放精芒,直接双手同时按下。

接着,等待了漫长的一刻之后,一阵刺耳但却沉重的“喀喀”声自水帘后传出,在这山洞中响起。

穿过水帘,这是一个幽深的隧道,洞侧石壁上发光的事物明显比外边通道上少了许多,虽然勉强还能看到道路,但非常昏暗。

这通道颇为曲折,又深且长,而且慢慢向上,好在一路平安,并未碰到什么机关陷阱,直至一刻多钟后,白凡终于来到了这隧道的尽头。

在他面前,是个钟乳倒悬怪石突兀的山洞,洞里各色钟乳石千奇百怪,颜色也是异彩纷呈。

并且,洞口处立著一大块巨碑,上边龙飞凤舞地刻著十个大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十个大字,每一字几乎都有半人大小,笔意古拙,笔势苍劲,直走龙蛇,竟有迎面而出,呼啸苍穹之势。

天书总纲!

白凡看着这块石碑目光如电,历经艰辛,他终于还是要见到这部以‘天书’为名的古经了。

十余年来,孜孜以求,此经必将成为他仙路上的一块不世根基。

走进山洞后,里面已然有两条岔道,通向未知之处。

但白凡却知道,左边那条便是通向刻录了天书的石壁,而右边那条则是通向炼血堂收藏宝物的地方,不过里面的法宝经历悠久的岁月后,都已经失去灵性,不堪一用了,只有一个铁盒中,收藏着金铃夫人的合欢铃。

左边,白凡毫不犹疑的走去。

尽头是一间空空如也的石室,什么也没有。但在石室坚硬的石壁之上,却刻著密密麻麻的石刻文字。

而在通篇石刻开头,只刻著两大字。

天书!

白凡闭上了眼睛,以他的推测,这卷经书将远不止前世诛仙世界所展现的那样简单。

因为这一世,任务世界并非是单独存在,而是都与上古仙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门修炼功法都必有其渊源,而非凭空诞生。

因其如此,故而功法的名字皆不是随意可定的,诸如‘天书’这样的名字,只要它出现了,就必然是货真价实的‘天书’,如果世间没有‘天书’的存在,仙武空间中也就不会出现诛仙这个世界。

“天书·第一卷”

夫天地造化,盖谓混沌之时,蒙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天地混其体,廓然既变,清浊乃陈。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然天地万物,皆有其相…………

故无实无虚也。

故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也。

故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哉!

…………………………

不知过了多久,石室中只有一丝丝若不可闻的轻响,除此之外寂寂无声。

白凡呆呆地站立,一动不动,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