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

宋嫂鱼羹是用鳜鱼在水中煮,鱼剔除骨后将鱼肉放回原汤中加少许酱油、糖和较多的醋,不加油制作的工艺,创制了类似的“西湖醋鱼”。西湖醋鱼制作简单,鱼经宰杀,刀工处理,水煮后捞出加调料而成,但技术标准要求很高。像这种烹调方法全国名菜中绝无仅有。绍兴名菜白鲞扣鸡也有类似情况,把鸡与白鲞(咸味黄鱼干品)同放一只碗中,不加油,蒸后其味芳香入味。宁波盛产黄鱼,将黄鱼与咸菜同煮,做出了汤浓味鲜清口的咸菜大汤黄鱼。嘉兴过去盛产大闸蟹,除小吃店摊外,酒楼饭店不出售整只湖蟹,而历来用蟹粉(即湖蟹的肉)烹制菜肴。浙南重镇温州,讲究用汤,“三片敲虾”、“三丝敲鱼”均用高级吊汤。此外,杭州的泥烤菜“叫化童鸡”,用茶菜作配料的“龙井虾仁”等等,都是独特的烹调技术。

浙江菜与全国各大菜系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浙江省还成立了专门培养烹饪人才的各类学校和烹饪研究机构,广泛地烹饪文化交流,进一步完善了饮食业的设备和条件。

……

浙菜仍以传统菜唱主角。80年代末,有些传统菜已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甲鱼、河鳗”到眼下的基围虾、带子、青蟹、膏蟹、鲜活赤贝、鲍鱼、小沙鱼等等。最主要的是,饮食服务的网点一年比一年壮大,特别是私人经济的发展,来势凶猛。到 1992年底,杭州的私营个体餐饮已猛增到四千余家。在供应品种和烹调上,私营个体的做法基本实行“活杀现烹”,口味上听任食者的要求,这迫使国营大店也跟着做。杭菜部分在“南风”的影响下,基围虾、带子等取代了旧杭菜有些品种。一些传统菜加创新,绍菜仍占主位。宁波发挥了靠海鲜的优势,温州菜发展了许多以海鲜为原料的名菜。

……

浙菜基于以上四大流派,就整体而言,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又具有共同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

原料讲究品种和季节时令,以充分体现原料质地的柔嫩与爽脆,所用海鲜、果蔬之品,无不以时令为上,所用家禽、畜类,均以特产为多,充分体现了浙菜选料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遵循“四时之序”的选料原则。

细:即精细,注重选取原料精华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特:即特产。注重选用当地时令特产,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鲜:即鲜活,注重选用时鲜蔬果和鲜活现杀的海味河鲜等原料,以确保菜品的口味纯正;

嫩:即柔嫩,注重选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证菜品的清鲜爽脆。

……

浙菜以烹调技法丰富多彩闻名于国内外,其中以炒、炸、烩、熘、蒸、烧6类为擅长。“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有三十余类,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变化。其所擅长的六种技法各有千秋:

炒,以滑炒见长,要求速度快速成菜,成品质地滑嫩,薄油轻芡,清爽鲜美不腻;

炸,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鲜,火候恰到好处,以包裹炸、卷炸见长;

烩,烩的技法所制作的菜肴,汤菜荣获如愿了鲜嫩,汤汁浓醇;

溜,溜的技法所制作的菜品讲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鲜嫩腴美之品,突出原料的鲜美纯真之味;

蒸,讲究配料和烹制火候,主料作到鲜嫩瞍美;

烧,烧的技法所烹制的菜品,更以火工见长,原料要求焖酥入味,浓香适口。

另外,浙江的名厨高手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适应了江南人民喜食清淡鲜嫩之饮食习惯。烹制鱼时,多以过水处理程序,约有三分之二的鱼菜是以水传热介质烹制而成,突出了鱼的鲜嫩味美之特点,传统菜当首推杭州的西湖醋鱼,系活鱼现杀,经沸水氽熟,软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鲜美,众**赞。

……

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清〉杭州人李渔《闲情偶记》中曾认为“世界好物利在孤行”,意思是要吃上等原料的本味。但是烹饪的发展证明,所谓突出原料本味,并非原料经合理的科学的烹饪,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即除用熟处理外,还需要用葱、姜、蒜、绍酒、醋等调味品,达到去腥、膻,增香的功效,驱逐原料的不良之味,增加原料的香味。

例如,浙江名菜“东坡肉”以绍酒代水烹制,醇香甘美。由于浙江物产丰富,因此在菜名配制时多以四季鲜笋、火腿、冬菇、蘑菇和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