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万各庄 一(1)

一辆豪华的“黄河”牌大客车,载满离京南往的乘客,顺着京开公路风驰电掣般行驶着。

司机是位个子较矮的老师傅,稳健干练,宽宽的额头上布满皱纹,浓眉下是一双深邃而睿智的目光,娴熟地把握着方向盘,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客车像一艘开足马力的航船,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乘风前进。

乘客们坐在柔软舒适的位子上,有的山南海北地聊天,有的放心地打瞌睡,有的翻阅杂志消磨时光……靠后排的位子上,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一本《小说月报》,看得专心致志,像是被作品中的主人公深深吸引了,挨着他坐着的乘客开始打瞌睡,露出了两颗大金牙来。

车内是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气氛,司机想提提精神,习惯性地把过滤嘴香烟叼在嘴上,可看到那“车内严禁吸烟”的警示牌子,把烟又从嘴边拿下来,然后打开收录机,车内立刻响起程琳那深情而又甜美的歌声。

故乡的土,故乡的人,

故乡有我少年的余韵。

几度风雨骤,几度雪飞春,

少年的向往依然留在心。

他乡土也好,他乡人也亲,

难锁我思乡一片心。

乘客们有的停止说笑,有的放下旅途中消磨时光的杂志,有的跟着收录机轻轻哼唱起来……连打瞌睡的金牙也揉揉惺忪的睡眼,坐直了身子,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旁边的年轻人,把《小说月报》塞进棕色的提包里,陶醉在悠扬动听的歌声之中。

故乡的爱,故乡的情,

故乡有我可爱的乡亲。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

悦耳的乡音永远记在心。

歌声像清清的小溪,在人们的心田潺潺地流淌,使人感到一身轻松一身爽快。正当人们听得带劲时,歌声嘎然而止。司机减慢了汽车的速度。年轻人朝窗外望去,只见路中间竖起一块“前面修路,绕道而行”的醒目牌子,牌子前面堆满沙石料,筑路工人们正在忙忙碌碌。

“黄河”牌客车尾随一辆卡车,拐向左边的土路,土路狭窄且坑洼不平。汽车开得挺慢,可仍处在猛烈的颠簸中。车外尘土飞扬,车内行李包裹东摇西晃,乘客们前扑后仰,怨声载道,咒爹骂娘。

“黄河”左转右绕,行驶了一段坎坷泥泞的土路,终于又回到平坦的京开公路上。司机加大了油门,卡车很快就被抛到后面。

车内又恢复了当初的样子。

金牙打量一下身边的年轻人,年轻人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眼角周围爬着细微的鱼尾纹,浓眉下的眼睛里蕴含着深沉智慧的光彩,那副面孔让人感到善良容易接近。金牙点燃一支烟点燃,周围立刻弥漫起一股劣质烟叶呛人的味道。年轻人随手打开窗玻璃,顿时,一股温暖的春风夹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金色的阳光洒满辽阔的原野,蜿蜒的小河银链子一样闪光,绿油油的麦田像一块块绿毯装点着祖国的大地,三三两两的农民在土地上忙碌着,笔直的钻天杨伸展出杏黄色的嫩叶,北归的燕子“叽喳”地叫着朝车后飞去,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又像有好消息急于告诉人们似的。汽车所经过的村庄,工厂林立,店铺兴隆,六畜兴旺,万象更新。眼前的一切,使年轻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同志,去哪儿?”金牙操着南方口音问身旁的年轻人。

年轻人转过脸,打量一番身边的旅伴,见他油头粉面,目光狡黠,两颗镶金的门牙闪闪发光,脸蛋子上的肥肉向下垂着,胖得没了脖子,就漫不经心地答道:“万各庄。”

万各庄 一(2)

“联系业务,还是回老家?”

年轻人沉默不语。

金牙觉得身旁的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眯缝着像席篾划的两只眼睛,相面似地又端详他一番,然后搭话道:“我会相面,相的不会离谱。”金牙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你看来是工厂里的一个官,一定是去乡镇企业,那里有你们的客户,准是供应你们厂机器零件。”年轻人没有言语,听金牙继续说下去。“我说得没错吧!你下去这一趟,吃了喝了还得带着,美差!这社会,谁得手谁捞,谁得手谁拿,不捞白不捞,不拿白不拿,不要白不要……”

年轻人摸着自己黑黑的胡茬,没有回答金牙,把脸转向窗外,但金牙的话却引起他的深思。他——董晓民,不是去乡镇企业联系业务,更不是去捞外快,而是去自己生活的第二故乡——曾经插队落户八年的万各庄。他深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