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镎健保�娇鲆斐<ち摇�

曾国藩与其他大员的微妙关系,在来往函件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朝廷命李鸿章率劲旅支援曾国荃,以会攻金陵。曾国藩上疏乃称李为大吏,苦战之际不便调请。攻克伪都之功,牵涉太多,故李鸿章也来之迟迟。曾国藩又为之说项“李鸿章平日任事最勇,此次稍涉迟滞,决无世俗避嫌之意,殆有让功之心臣亦未便……”客气话之机杼,古人表达之到位一至于此,也真可叹为观止了。 。。

附录:曾氏传记三种评骘(4)

《曾国藩事略》的文笔虽简古,但也有曲折婉转的战争故事,如李秀成间道潜入苏州指挥并神秘脱逃的前前后后。叙述时有生动形象可感之处。“接见诸将,均有憔悴可怜之色,昼则日炙,夜则露处,面目黎黑,虽与臣最熟之将,初见几不相识……” 引用他晚年日记,“每思作诗文,则身上癣疥大作,彻夜不能成眠……精神散漫已久,凡应了结之件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说明问题,极形象而得宜。书末对战争前后时间、空间的总结,也有不动声色的深沉历史感。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述纪事本末体史著时尝谓:“最著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之《湘军志》等壬秋文人,缺乏史德,往往以爱憎颠倒事实……要之壬秋此书文采可观,其内容则反不如王定安《湘军记》之翔实也。”对王氏甚为许可。

(三)

何贻焜先生的《曾国藩评传》,正中书局1947刊行。乃是他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期的作品。何贻焜抗战时期任衡阳师范校长。早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后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该书以相当的篇幅作曾氏起来之际的时代背景,作大幅渲染、烘托、论证,为曾国藩的思想、生活找出总的依托和根据。于中年生活着墨尤多。细至身体疾患,苦闷心情,戎马生涯,师友学行……加以总结评述,故其人全貌出而视野宽。

其论曾氏思想之第三期,乃奉命练兵,痛愤当时社会因循苟且的风气,倡导“用法尚严厉,不拘泥于儒家德治之说。此为曾公思想转变之第三期”。何先生引曾氏书信:“三十四年来一种风气,凡凶顽丑类,概优容而待以不死。自谓宽厚载福,而不知万事堕坏于冥昧之中,浸溃以酿今日之流寇。”“二三十年来,应办不办之案,应杀不杀之人,充塞于郡县山谷之间,民见乎命案盗案之首犯,皆得逍遥法外……乃益嚣然不靖。”此仅就焦点问题而言,实则社会治理毫无章法,体制紊乱,漏洞多多。这是十分痛切的社会批评。

这实在是相当深刻的。盖以专制王权,对恶徒有所倚赖,利欲熏心之徒并不破坏他的统治根本,他并可借此等坏人抵御民间和知识分子的民本价值观,以作制约张本,自以为巧不可阶,事实上却大面积破坏社会之平衡,无告之小民,乃成统治者施政的牺牲品,恶徒与官僚的利益不断扩大,如此*遂趋全面糜烂,几乎无官不腐,官民对立日益严重,不仅威胁社会安定,且业已造成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曾国藩实在看到很深的病灶,乃是其痛苦之所由来。

对专制社会的结构性坏损,曾氏即有擎天之力,也难以挽回了。所以论到其晚年,为物议之中心,曾氏的忧郁就澎湃而来“且觉有所兴作,易获咎戾,于老庄之旨,颇多默契,唯自立自强之道,仍以儒墨为依归,此为曾公思想转变之第五期”。如此连绵剥笋,论述深入而大见精彩。

全书详尽铺排,分二十余章。有时代背景、早年生活、中年生活、晚年生活、思想体系、教育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学识、文艺批评等等章节。

文艺批评,强调其历史眼光。此外,治家、养生之方法,俱各为一章,其完备如此。

《思想之渊源》一章,特别拈出曾氏书信“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择善而约守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附录:曾氏传记三种评骘(5)

其实这可视为他思想之总渊源。盖其悟境之高,因其宇宙意识之强烈,哲学思想之深沉,人生认识之通透,其悲天悯人也由此生发。

《个性》一章,则从其天分、材质、为学路径……入手,挖掘其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