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这礼再重,也没有你送给我家的种子重呀?如果明年真像你说的那样每亩最低三石,你算算咱家百来亩地能多多少收入?说起来都得承你的情。”刑时咧着嘴嘿嘿地笑,赞赏的看着刘承志。

雪梅就上前见了礼,一家人将院子收拾整齐,将骡子牵进院备好草料,便拿着礼物去了老宅。

走到路上。刑时看了眼雪梅,低声和刘承志说话,“府里的赵班头,前几天去了咱家的铺子。说以后整个府衙门的肉都从铺子里拿,还说绝不赊欠。这事,要得谢谢你。”

刘承志知道他说的是赵顺,见到女儿的婆家愿意和刑氏的娘家亲近,就高兴的连连点头。

到了老宅,刘老爷子不免和刑时寒喧几句。刘承业待刑时淡淡地,以前是因为刑时曾领着人打了连氏的娘家人,现在中了童生更不愿意搭理他。只觉得有个杀猪的亲家着实丢了身份。若不是刘老爷子非得要请刑家人不可,他简直就不愿意刑家的人登老宅的大门。

幸好,他倒没给刑时什么脸色。只是冷冷地点了下头。

刘老爷子向着他们身后看了看,没见到明珠家来人,微微有些失望。雪梅就连忙说道:“爷,我姐现在有身孕,不方便参加婚宴。姐夫回头要和姜恒一起过来呢,大约开席前就能到了吧。”

刘承业在旁边皱了皱眉头,显然是觉得姜恒身为秀才身份,却和开粮商的商户搅合在一起有**份。

刘老爷子却是无比的欣慰,“姜恒愿意和家里人亲近,这是好事,好事。”

“将来他们是连襟。以后共事的时候在后面呢,提前先接触一下,先熟悉熟悉。”刘承志说起这两个女婿来就是满脸带笑。

刘承业就哼了一声,没有接话。

不一会,几个一起跟着敬东去迎亲的小伙子们,便穿戴整齐的进了家门。刘老爷子嘱咐了一番。就叫了在屋里等待的敬东出门。

敬东穿着一件直缀蓝衫,头戴双翅帽,脚上的皂靴被擦得干干净净不见半点尘土,胸前斜挂着一朵大红的绸花,脸上喜气洋洋地望着刘老爷子。

院子里的人便齐声喝了声彩。

“你才练了几天骑术。路上骑马要小心些,遇到坑呀河呀的宁可让别人牵着马,可千万不能下马。路上多派人往前面哨探,若是有遇到有白事的,你们便走慢些,千万莫撞在一起……”刘老爷子细细嘱咐几句,便看着敬东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出了院子。

孙子一眨眼就长大了,能娶媳妇了。他却还能回想起敬东小的时候就只有那么大的一团,抱在他的手上,小脸还没有巴掌大……

刘老爷子眼角不由得湿润起来,悄悄抹了把眼泪。

古代人结婚是和后世人不同的,后世人都是要求拜堂的时间不能过正午十二点,而古代则是要求要在黄昏之前将新娘子接回家,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意。等到晚饭前拜堂,然后便开宴席,一直要吃到子时。

所以,婚礼其实一直叫昏礼,不知何时才改成了婚礼。

因知道姜恒会在中午到南河村,李粮长和几个乡绅们便特意赶在中午到了刘家。他们都是准备在刘家吃午间的席面,晚上便不再过来了。

刘老爷子早就将在院子里乱跑的小孩子都赶了出去,指挥着几个儿媳妇将地面清扫了一遍又一遍,桌椅板凳都给擦得油光锃亮看不到一星半点的污渍。

看到乡绅们过来了,便将人请到了堂屋里,见到并没有年轻人来,就让雪梅亲自端茶倒水。乡绅们见到她亲自端茶,都是侧过了身子拱手作揖,态度极为恭谨。

李粮长是领着妻子伍娘子一起来的,被饶氏请到了旁边的屋子说话。雪梅给屋里的人端过茶后,便回到了饶氏那里给伍娘子端茶。

芳兰端着茶托站在门旁,只等雪梅进屋,见到她进来便将茶托向前递了递。

雪梅就迟疑了下,没有伸手接。

“你还怕我往里面加料不成?你放心,里面是干净的。”芳兰小声地贴着雪梅耳边说道。

雪梅微微一笑,伸手将茶托端在手中,提步进了屋子。

屋子里,伍娘子正和饶氏刑氏说着什么,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见到雪梅挑帘进了屋,不禁眼前一亮。

只见雪梅穿了一件天青色对襟菊纹上裳,下身系了条月白色绸绢曳地裙。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了一枝梅花白玉簪,零星点缀了几条红梅在发间。犹如一朵亭亭玉立的香莲,临风而立。

伍娘子就接过了雪梅手中的茶盏,又见到茶汤的香气清沁肺腑,嘴里赞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