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可是看到儿子为了姜恒的前途,自愿放弃科举,只觉得既痛心又欣慰。

痛心的是儿子明明可以得解元,却就这样失之交臂;欣慰的则是儿子性情至真至纯,是个君子……

对于姜恒,他有的只是埋怨,而不是愤慨。

所以,在看到两份考卷之后,他立刻写了一封信过去,信上将两个混帐痛骂了一顿,尤其是姜恒更多挨了几句……

自此后,再收到叶秋鸿的来信时,语调便轻松了许多。

“都是好孩子呀!”叶哲光感慨道。

至于儿子心里那份旖旎……

年少之时,谁没有这样走过来呢?

等到长大后,自然会懂得男女有别的道理。

说实话,都怪他,谁叫他把儿子生得这么俊俏?他人长得俊俏,就难免看不上别的庸脂俗粉,只觉得还是同样俊俏的姜恒好看。

不仅儿子,就连女儿也是这般美貌,哪怕不在京城中,京城也有不少官宦人家来求亲,最后还是定到了自己老师家里。

想到这里,叶哲光拂着三绺髭须,面露得意的微笑。

董宜人见他笑得古怪,便也懒得理他,自顾自的拿起帐本看起了顺天府的宅院。

过了一会,她突然扭过头,露出疑惑的表情,“我看这半年不少王公大臣家里都往顺天府买宅子,这么说迁都已成定局了?”

叶哲光不防她问到这件事情上,便颌首道:“依老师的来信,多半是**不离十了,老师也令管家在顺天府内城置办了学士府。”

“那咱们夏天时买的宅子,可升值不少哩。”董宜人转过了头,拿起一个玉石算盘叭叭地算了起来。

叶哲光摇了摇头,妻子哪里都好,就是一门心思的钻在钱眼里。家里已经够有钱了,却依旧算计个不停。

不过有这样的妻子,他也觉得后顾无忧。他的俸禄极低,只有月俸十六石,平时还经常用布帛相抵。若是家里不贴补些,光靠俸禄一家老小等着喝北风去吧。

也幸好他娶了这样会算计的妻子,每年各处的铺子有不少的出息,他才能不贪不腐,清正为官。

“老天保佑,明年三月春闱之时,能让阿鸿和阿恒得中头名状元……”

大年三十的晚上,董宜人和雪梅同时在雪夜拜月,默默地祈祷。

刑氏和刘承志相拥着站立在屋檐下,看着在院中摆了香案的女儿,不由得思念起远在京城的儿子。

远在京城中的敬民,这时正忙碌着花灯的事情。

今年京里麦田大丰收,皇帝欣喜异常,便令今年的正月十要隆重些。既然皇帝都说了,那么自然上行下效,各个衙门都忙碌了起来。

粮科也不例外,从给事中到各个知事每个人都领了一个花灯的任务,敬民这时正苦恼着。

他和山娃子坐在一处,大眼瞪着小眼。

“你说我一个大老粗,我能造什么花灯?”敬民唉声叹气地支起了腮。

山娃子这些日子经常跟着敬民跑,已经俨然是敬民的小小长随了。虽然敬民一直拿他当弟弟看,可是他自知身份,再加上柳鸣又一直提醒着他,他也只是以长随的身份来和敬民说话。

这会见到敬民苦恼,他便也跟着苦恼。

“要不然,请鸿公子和恒公子给绘个灯面?”山娃子提议道。

敬民立刻兴奋了起来,可是刚刚跳起来却又如同霜打了茄子。

“你忘了?他们去了学士府,要一直住到出正月呢……”

因叶秋鸿和姜恒远离父母亲人,杨大学士便以长辈的身份,请俩人到学士府里过年过十五。

至于敬民,则是因为和杨大学士的关系没这么深,只能乖乖地呆在叶府过节。

幸好,今年有柳鸣和山娃子陪着他,不至于过得这么冷清。

“要不然,咱去求求吴知事?”山娃子再次提议。

敬民眼前一亮,噌的一下跳起身来。

“走,现在就去!”

“哎,我的哥哥,现在下着雪呢。”

“下雪才显得心诚呢,走,快走,准备雪屐,我要雪夜访刘备……不对,雪夜访王伦……也不对……哎,不管了,反正是访吴知事去……”

俩人兴冲冲的穿戴整齐,和柳鸣说了一声便出了家门。

吴知事家里的书房烛火通明,有人在灯下喃喃自语。

“怎么还不来?还不来……不该呀,他家中没人了呀……”

“祖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