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船一开动,刑氏的心也跟着一起飞到了南京城,飞到了半年多没见的儿子身上。

回来之后,刑氏到饶氏那里回话,妯娌几人便说起了叶飞霜那好几船的嫁妆来。

“听说不单单只是这几船,南京城中有好几间铺子,顺天府还有几个庄子都做了叶姑娘的陪嫁。这一下子,叶家可是大大的出了一回血了哩。”段氏露出一丝羡慕,丽质再过几年也要成亲了,自家别说几船了,连个铺子都陪送不起。

幸好丽质未来的婆婆燕大娘子不是那嫌贫爱富的人,嫁过去倒也不会受多大的委屈。只要敬山好好的进学,将来说不定她也能有造化。

苗氏的女儿翡翠还小,她倒没有想太多,只是微微颌首,转身询问刑氏给雪梅的嫁妆可做准备好没有。

“都差不多了……”刑氏笑容满面地看着雪梅,直到她羞涩的垂下头去。

“这日子过得可真是快,一转眼姑娘们就长大了,要嫁人喽!”饶氏看了看雪梅,又看了看抱着重孙子满脸幸福的王秀儿,微微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大儿子现在过得怎么样!

连亲孙子都没抱得上手呢……

……

……rs

第219章 敬民亲事

姜恒自那一日和映安大家见过一面后,就不再往侧院去,专心致志的准备会试。又另写了书信找人寄到洛阳,暗地里又请了杨大学士府里的人帮忙,去调早年的教坊司记录。

映安大家数次使唤清柳去叫人,可是清柳连侧院都出不去,再加上清柳又不愿接受映安的摆布,十次得有九次是推脱掉了。

映安大家大恨,每日辱骂清柳。

侧院的婆子只冷眼旁观,将映安大家和清柳的举动记在心里,隔几天就去回报给姜恒和叶秋鸿。

俩人听了数次,心中不免不喜,觉得这映安大家不像是什么官家之女,倒是有七八分相信了清柳所说。只是现在正在考试的紧要关头,又没得洛阳和杨大学士的回信,便只得将这俩人拘在侧院中严加看守。

雪梅这边因为等着南京城的来信,家里也一时安静下来。

李娟来了两次,想探雪梅的口风,可是雪梅岂能被人左右了意思,便只是打哈哈,不管问什么都做不知道。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接近会试那一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只有敬民乐呵呵的每天往吴知事家里跑。

吴知事经常有借口请敬民来家里,有时说怜惜敬民家中无有长辈请他来吃一顿饭,有时家里买了新鲜果子也会给敬民送过去一些。一来二次,敬民和吴家的人混得极熟。

吴馨儿倒也知礼,只和敬民见了三面,都是有长辈陪同。两次是因为绘制灯笼图案,另一次则是今天,洛阳的刘家来了信,说是感谢吴知事对敬民的照顾之恩,特意带来各色礼物。

来吴知事家里送礼的是荣嫂子。

荣嫂子七八岁时被卖到董家,做了董宜人的贴身女仆,对她最是忠心不过。再加上儿子子侍又做了姜恒的书僮,对刘家就多了几分亲切的心思。

这次领着董宜人的命令来吴家,其意之一便是仔细相看一下吴馨儿。坐下来和吴家主母聊了几句,心里有了谱。

吴家虽是小吏之家。吴馨儿又是前头娘子生的,可是后头的继妻看上去倒也象是个和善的人,而且这吴家主母话里隐隐透露出吴馨儿将来的嫁妆不薄之意。

荣嫂子嘴上就把吴馨儿夸做了一朵花。

吴家人会意,便叫了吴馨儿来见她。

南京城中的居民有一个习惯,凡是家中有老人或是有长寿者,必会在老人居住的院子或是正堂中栽种一棵桃花,寓意长寿。

时近三月,院子里种的桃树一簇一簇的开得鲜艳,整个院子被染成了深深浅浅的粉红。

吴馨儿走到正堂时,身后桃树争奇斗艳。眸中一汪盈盈秋水,微微晃花了敬民的眼。

荣嫂子看了看敬民,又看了看慢慢向她走近的吴馨儿,抿嘴直笑,直笑得敬民脸上发红。慌乱的转过头去。

“姑娘今年几岁了?”荣嫂子笑盈盈的和吴馨儿见过了礼,开口问道。

“快十七了……”吴馨儿声如蚊蚋,裣衽一礼。

“和我家姑娘还有刘家姑娘年岁差不多哩。”荣嫂子笑着转过了头,和吴家主母说话。

听到荣嫂子提了这个话头,吴家主母闻弦歌而知雅意,询问起雪梅来,顺便着也打听刘家的家事。

当听到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