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国民党政府为了通过兰州决战,实现其在大陆保住一块地盘的计划,不惜挖肉补疮,派飞机连日向兰州运送军事物资。

胡宗南掏出最后的血本,调集4个军于徽(县)、成(县)、两当及川陕公路,准备在战役进行得顺利时配合青马,袭击解放军后方。

赵龙文为了策应兰州作战,专程从陇南跑到汉中,面见胡宗南,共商用兵之计。

胡宗南扳着阴冷的面孔,紧咬着牙齿,半晌才对赵龙文蹦出

“倘若兰州决战进行顺利,我军便乘机出击,袭击共军周士第兵团,打乱彭德怀后方,切断其供给线!”

赵龙文自从得知胡宗南和宋希濂曾飞抵重庆面见蒋介石敲定“保住西南”的战略后,在胡宗南面前乖觉了许多。他嘻嘻一笑,献媚道:

“胡主任不愧为总裁的得意门生,文能谋,武能战!”

胡宗南内心很反感这个军统特务头子,勉强一笑,说:

“今后如无要事,你应坐镇陇南,静观兰州战局,不必常来汉中。”

赵龙文连连点头。

马鸿逵也深知兰州战役的成败,将决定自己的命运,慌忙集结主力,摆出支援青马的姿态,企图等待有利时机,出兵攻击解放军侧后。

不过,马鸿逵的算盘珠儿一向是十分精细的,他对马敦静面授机宜道:

“可令卢忠良第128军佯装援兰,嘴上不妨叫响点。至于何时出兵动真格的,待兰州战局之发展再定吧!”

马步芳父子,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真正把兰州决战看成是自己生死存亡的关键,亲自指挥一切,部署一切。马继援以其战斗力最强的第82军和第129军两个主力军等部,共5万人据守兰州;以第引军、第120军、第81军共两万余人为左翼,于靖远、景泰沿黄河及打拉池地区防御;以新成立的骑兵军共两万人为右翼,控制临洮、洮沙地区。

青马妄图依托兰州外围的强固工事,挫伤解放军锐气后,以宁马和胡宗南攻击解放军侧背,用正面抗击和两翼包抄之战术,歼灭解放军于兰州外围。

马步芳还急忙下令,调驻在新疆的马呈祥骑兵第5军增援兰州。他的密电,被新疆警备司令部作战科直接送给了陶峙岳。

陶峙岳把马步芳发给马呈祥的机密电令扔在桌子上,望着窗外阳光下的树木花草,沉默不语。

陶晋初深思熟虑地说:

“兰州决战,新疆应按兵不动,以观时局之发展。对马呈祥骑兵第5军之动向,也应及时掌握,必要时可牵制马呈祥,将该部滞留于新疆。”

陶峙岳默认了。

马步芳仍然感到心里很不踏实,又迫不及待地给国民党中央政府急电求救。

要求空军于会战期间,逐日派强大机群参加助战。

切切!

敌人的整个部署及作战方案,解放军当时并未完全弄清楚。因为大部队长驱直入,深入敌人腹地,新解放区党的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内线,而马军又狡猾多变,要精确地掌握敌人的动态,作出正确的判断,是极其不易的。

在解放大军逼进兰州城郊的时候,彭德怀得到的是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报。一种情报是:敌第91军、第120军已从兰州北撤,拟随国民党甘肃省政府退到酒泉,大批物资正由兰州运往西宁,兰州之敌正准备炸毁工厂,拆除电线,破坏黄河铁桥,作出了一副随时都要逃跑的样子。

另一种情报则是:蒋介石集团日有数架飞机运送弹药到兰州,青马正抢运粮食与磨盘进城,其第82军主力在兰州南山一线加修工事,宁马准备以6个师出击,支援青马固守兰州。

这两种情报,互相矛盾,据此可以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

但是,彭德怀仔细分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报后,认为敌人在兰州的处境已不同于平凉,敌人在个州决战的计划不会像平凉那样不决而撤,而且解放军也必须尽一切努力迫使敌人决战于兰州,同时应当把情况估计得更严重些,把困难考虑得更多些,以此为立足点,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兵书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麋奔于侧而目不称,骤然临之而不惧,无故加诸而不怒,此乃为将之道也。

彭德怀对兰州决战,虽然不时地现出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他的决心一旦定下来,就很难改变了。

“马继援是不会放弃兰州的,他要据守兰州老巢,在这里与解放军决一死战。那么,就成全了他这一回吧!”

彭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