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3页)

谈了一阵,话题又转到解放军继续西进入疆的问题上。郭鹏让彭铭鼎和贺新民介绍一点有关新疆的问题,并谈点进军的意见。

彭铭鼎眼睛眨巴了一下,说: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古诗确能概括地反映出新疆的荒凉景象。的确,先拿气候来说吧,新疆比关内冷得多,而冷的时间特别长,冬天气温经常在零下四五十度上下,要是人们防寒设备不够,就有冻掉耳朵、鼻子的可能。俗话说,厨屎得用棒子敲,虽然形容过分,亦足以说明新疆气候的寒冷。我看解放军一下子不必急于到新疆去。”

王恩茂坐在椅子上“嗯”了两声,抬起头来,面带笑容地与郭鹏交换了一下眼色。

郭鹏很风趣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

“人要是没有耳朵,鼻子,那是很难看的哟!听觉、嗅觉也将大成问题了。据你说新疆是这么个冷法,过去你们在新疆的官兵,岂不是常有冻掉鼻子、耳朵的现象?”

彭铭鼎笑了一下,说:

“说句笑话,过去驻新疆的官兵,都是从头到脚一身皮:皮帽,皮衣,还有毡靴……”

郭鹏的眼睛闪着亮,说:

“嗯,我们知道一些,至于我军进新疆的防寒问题,也多少做了些考虑和准备,可以想办法解决。”

彭铭鼎眉头稍微皱了一下,说:

“防寒装备可以想办法解决,但交通运输以及补给问题,也还有很大的困难哩!”

他的话音未落,郭鹏马上接过来说:

“酒泉现在不是还有三四百辆汽车可用么?”

彭铭鼎停了一下,说:

“车子数目可能有这么多,军用车一向保管得不好,大部分是坏的。如果硬要行驶,我看会在路上出问题。天寒地冻的时候到了,兵车一在路上抛锚,那就麻烦了。这是大军行动,值得考虑。”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郭鹏和王恩茂,又补充道:

“过去国民党的军车,在冬季行驶是需要事先很好地检修的,否则在路上一抛锚,水箱一冻裂,那才真叫做‘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呢!”

郭鹏听了,很幽默地说:

“国民党部队只会把活的弄成死的,死的东西一到解放军战士的手里,就会变成活的。你认为对吗?”

彭铭鼎一听,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根上,说:

“对,对对……”

贺新民感到这次意味深长的谈话有点各怀心计,因而总是谈不到一块儿去,不觉有点茫然。他想调和一下沉默的气氛,但一下子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只好咕哝道:

“解放军一进新疆,定会引得春风度玉门关的!”

郭鹏一听这话,高兴地笑了起来。

彭铭鼎本来打算说服解放军缓期进入新疆,但发觉他的话毫无作用,便站起身来告辞。

郭鹏和他握手的时候,他又补充道:

“国民党在新疆经营了这么多年,出产仍不够丰富,一切补给物资,大都是从内地运去的,不知赔了多少本。我的意见,解放军暂时不必去背这个包袱、就让他们(指陶峙岳和包尔汉)维持维持原状吧!建议派一批政治人员去指导指导就行了,请郭军长考虑。”

郭鹏非常爽朗地说:

“困难是有的,但困难挡不住解放军战士的脚步。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我军要马上西进,无论到天涯海角,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说到这里,他回头望了眼站在身旁的王恩茂,笑着问:

“老王,你说对吗?”

王恩茂态度从容,用缓而重的语调说:

“对,对对。我们去新疆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去解放新疆各族人民,是要把新疆的面貌从根本上改变过来。困难是有的,但困难吓不倒我们。”

9月28日,王震亲率第2军,浩浩荡荡,一路向西,直取乌鲁木齐。

彭德怀也在西进的大军行列中。

在兰州,彭德怀接到陶峙岳、包尔汉的起义通电后,十分高兴,他当即对身边工作的同志说:

“立即出发!到新疆去!”

一位参谋有点担心地说:

“彭老总,新疆刚宣布起义,解放军还没有开进去,秩序一定很混乱,请你考虑,可否推迟几天再去?”

彭德怀坚定地说:

“没得啥!几十年枪林弹雨都过来了,现在解放了,人民都站立起来了,极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