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光 (第1/2页)

浓稠绵软的阿胶粥,香滑浓郁的鸡汤,精致酥软的红豆糕,郑氏一勺一勺地喂着,她一口一口地吞着,没有仔细品尝味道,只是想多吃些,好快点恢复力气,去做她想做的事。

郑氏见她胃口不错,心情也好了许多,柔声说:“这是太医拟的膳食方子,好好将养着,娘想看到你向从前一样,活蹦乱跳,撒娇欢乐。”

紫瑜轻轻点头,吃饱喝足,身心都暖和舒适了。

郑氏又转头吩咐一旁候着的丫鬟青桃和绿柳,“你们都精心伺候着,大小姐想吃什么,只管吩咐厨房去做。”

郑氏于她来说,是陌生的,却又无比熟悉亲切,让她安心。也不知有哪些家人,都是什么样子的,好不好相处?

她试探着问:“母亲,父亲呢?家里的其他人呢?”

“你父亲朝中事忙,不到天黑不会回来的,他要知道你醒了,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已经让人去禀告他了。你哥哥在南山书院读书,过几天就会回来,他要参加四月的春闱,此时正在紧要关头。你妹妹今日去跟荣国公府的少夫人学刺绣了,想必一会儿就该回来了。”

父亲秦东明身为丞相,自然每日不得空闲。哥哥秦浩川,二十岁,在南山书院读书,虽然父亲是丞相,可他还是想凭自己的本事,走科举之路。如今新帝上位,想要稳固自己的根基,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因此今年的科考会广招学子,也会更加慎重。

妹妹秦楚妍,年方十六,正是碧玉年华,平日里跟各家小姐一起,赏花品茗。可身为女子,父母也会让她学些女红女工,没想到她竟然是跟着荣国公府的少夫人学刺绣。

荣国公府的少夫人应采卿,是她赵子玉的闺中密友,她的一手刺绣手法人人称赞,名满京城。花样年华的二人,都有了心上人,时常在一起互相打趣,交流小女儿的心事。

后来她随父亲去了边关,两人也时常通信,刘晋安的许多事,也是从她寄来的信中得知的。她父亲应顺允早先本是中书舍人,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罢免了官职,好在那时她已经嫁入了荣国公府。

赵子玉几年戍守边关不曾回京,采应卿嫁人后书信也少了,想来她在荣国公府做了少夫人,日子应该过得顺风顺水。

后来她在水月庵孤苦度日时,应采卿虽然有孕在身,大腹便便,但仍隔三差五的,带些素饼糕点去看望她,偶尔也会劝她放下仇怨,见她眼中只有历经千帆的寥落萧瑟,便也不再多劝,只默默地陪着她。

现在她应该坐完月子不久,也不知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应该沉浸在为人母的喜悦中吧?

这时候妹妹跟着她学刺绣,她哪抽得出空来?

不过这样她倒有机会见到她了。

“母亲,等我身子好些了,我也想和妹妹一起,跟着荣国公府的少夫人学刺绣。”

郑氏眼睛一亮,讶异地说道:“瑜儿经过这一难,倒是转了性情,以前你最讨厌做女红了,只爱钻研棋谱音律,现在也想学刺绣了?”

郑氏不知她已经换了个人。她只低声说道:“技多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

以前的秦紫瑜喜欢什么她不知道,不过以前的赵子玉,喜欢钻石棋谱兵书,受父亲赵青山和哥哥赵子恒的影响,从小就爱舞刀弄枪,也在刘晋安的支持下,跟着父亲去了边关,后来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玉面将军。

“你愿意学,娘当然赞成,只是你刚醒,身子还虚着,等将养几天再说。”郑氏拉着她骨节分明的手,她也看着自己纤细修长的手指,想起从前她的手,因为长年握枪拉弓,有厚厚的茧子,哪有这般柔润嫩滑。

“荣国公府的少夫人,性情温厚,待人随和,你想学刺绣,娘跟她说一声就是,要不是她遇上事了,她那一手绝活,还不肯传授于人呢。”郑氏的话,却让秦紫瑜的心一紧。

“荣国公府的少夫人遇到什么难事了?”

郑氏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引起了女儿的好奇心,便继续说道:“因着她娘家的弟弟得罪了永城侯之子,面临着牢狱之灾,荣国公看在他肚子的份上帮了忙周全,赔了好大一笔银子。”

永城侯许万全管着军巡院。荣昌帝在位时,永城侯还是个低调的军巡使,可新帝上位后,他被提拔了,便日益膨胀起来。他儿子许世澜是个实实在在的纨绔,仗着他爹管着京中治安刑狱等事,平日里横行霸道,谁要得罪了他,便不管有理无理,都把人家抓去大牢一顿毒打,索取钱财,才肯放人。

“听说少夫人的父亲原来还是宫里伺候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