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这些毒医虽然精通毒药、医术,但是却并不了解苗疆的巫术,所以不知不觉之间,仍然被杨戕所控制着。

训练士兵,一年方有小成,还需有实战的磨炼,方才能成为真正的战士。其中的周期实在是过长,要想靠训练、战斗来建立一支军队,实在是需要太过的时间。

而杨戕却想另辟蹊径,以医术来改造军队,让这些士兵个个都成为骁勇善战之士。所谓训练,也即就是不断的提升士兵的体力、格斗技巧,可以说也是通过训练激发士兵的潜能;而杨戕确是通过毒药和**,再加上一些残忍的训练来直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是时间却是少了很多。

今日在河间府外一战,杨戕的四千兵马对上了桓齐的一万押送粮草的队伍,虽然对方毫无防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但是杨戕以不到一千的死伤,换了对方一万人马的性命,实在是划算之极。到了营寨之后,杨戕立即便让人为这些受伤的士兵医治,以免能尽快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如今,离兵临城下之日已经不远,杨戕虽然有信心应付桓齐到几十万大军,但是却全然无信心对抗桓齐和孟启手下的那些剑仙,虽然这几年杨戕的修为进境已经可以用神速来形容了,但是离那些剑仙的境界仍然是相去甚远。

“除非能找到与这些剑仙流派抗衡的势力。”

杨戕想了想,终究是没有任何结果。虽然四绝、贤修等师兄弟在武林中已经是无人能敌了,但是要对付那些剑仙,仍然是不够看,就算是杨戕自己,也知道并非那些百年修炼的怪物的对手。

“要是两个师傅还在就好了。”杨戕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然后向折津城而去。

此时庸王等人正在商讨守城之事,杨戕如今在庸王军中地位超然,营帐外的士兵并不敢阻拦,直接让他进入了庸王的营帐。

此时营中两派人正在为守城之事争论个不休。有人提议分兵分城把守,有人建议退守大同城,与朝廷大军在此城一战定胜负。

庸王原本沉默不语,听两派之人各抒己见,见杨戕进入帐内,问道:“杨兄,你对此战如何看法?”

杨戕道:“自然是退守大同府。我军不过区区几万人马,而朝廷却是六十万大军,若是还要分兵的话,只怕更是不堪一击。折津府、奉圣州一带,我们刚刚占据,并不能完全控制,而大同府却是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并且在防守上固若金汤,正好与桓齐的朝廷大军决战城外。”

看着有些人不解的神情,杨戕继续道:“先前我之所以力主进攻奉圣州、折津府,一则为了提高士气,二则为了借两州富饶之地补充兵力。如今我们尽快将粮食征集完毕,然后退守大同府,给桓齐留下两座空城,这样还可以迫使他们分散兵力镇守两城,何乐而不为?”

“分散兵力?不错!”

庸王点头道,“我们虽然是将奉圣州和折津府拱手让给了朝廷大军,不过已经无人、无钱、无粮可用,还不得不留下几万人马把守这两座空城,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利大于害。”

段瑞对杨戕地佩服已经到了无与附加的地步,接着道:“并且,退守大同府还有一个莫大的好处,各位看看不妨看看地图——大同府除了城防上远胜其余两城,而且背靠长城,不会腹背受敌。纵然我们此战不敌朝廷大军,也并非会输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只要越过长城,那后面的宽广之地,足够我们修养生息了。如此可守、可退的局面,应该才是杨将军决心退守大同府的真正原因吧。”

杨戕点头道:“正是如此。桓齐并非庸人,又有六十万朝廷大军作厚盾,兵力相差悬殊,不得不想一个万全之策那。如今,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快将粮草转移至大同府,然后趁朝廷大军粮草未至之前,继续对他们进行阻击、骚扰,以此来动摇他们的军心,打击他们的士气。”

“好,此计的确可行。”

庸王肯定道,“那我们就双管齐下。一是尽快征集粮草,巩固城防;二是派出骑兵,不住对朝廷大军进行骚扰性攻击,不给予他们任何喘息之机。然后,我们就在大同城上,跟桓齐的朝廷大军见个真章!”

众将领命,各自前去备战。

“杨兄,你已经越来越让我看不透了。”

遣散其他人后,庸王对杨戕道,“区区四千的兵马,竟然可以轻松斩杀桓齐的一万人马,而己方竟然只损失了百余人,真可以说是骇人听闻那。”

杨戕淡淡地说道:“庸王切莫忘记,我那四千人马,可是由两万人马精简而成。若是我这四千人马,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