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恫ィ�渲邪�ɑ蒲着唷⒐��摹⒔�西搿⑻招兄�龋�钍苊拦��浇逃�枷牒投磐�涤弥饕褰逃��档挠跋臁U�缬⒐�苎Ъ摇⒔逃�衣匏厮�担骸昂茏匀唬��ò矗褐付磐�┒悦拦�擞凶钋康亩�肆α浚��液茏匀坏丶负跬��玫街泄�湍�鞲缰�喙�医�椒肿拥纳褪丁!甭匏刂��碓�乱耄骸段鞣秸苎�贰罚�戮恚��386—387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此时的南高师正处于新教育运动中心的浪尖上,为世人所瞩目。陈鹤琴正是在这一年9月间进入该校担任教席的。

1919年4月30日,美国新教育运动的领袖约翰?杜威应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教育会、浙江教育会和尚志学会等五团体之邀,经他的中国学生胡适、蒋梦麟等多方努力,由日本抵达中国。北京大学代表胡适、江苏教育会代表蒋梦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代表陶行知等在上海码头上迎接。在此后的两年多里,杜威一行在胡适、郭秉文、蒋梦麟、陶行知等人的安排和陪同下,到中国各地巡回讲学,考察访问,行迹遍及京、津、沪、辽、冀、晋、江、浙、赣、鲁、鄂、湘、闽、粤等14省市,大小演讲二百余次,反响极为热烈。听众中不仅有学生和教师,还有其他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表,有人考证,其中也包括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在此期间,北京和上海等地报刊的版面上几乎每日都会刊登关于杜威的报道或讲演摘录。后来这些讲演结集编印为《杜威五大演讲》,由北京晨报社出版,两年内印行十余版之多,内容包括现代教育趋势、关于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问题、关于伦理学问题和关于思想流派问题。杜威曾在南高师发表演讲,内容包括教育哲学、哲学史和实验科学等。几天后,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杜威很快北上,亲身感受这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关于杜威此行的评价,胡适曾说过:“我们可以说,自从中国和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②《胡适文集》,第二卷,第27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他列举了两个理由:第一,杜威先生最注重的是教育的革新,他在中国的演讲也要算教育的演讲为最多。当这个教育破产的时代,他的学说自然没有实行的机会。但他的种子确已散布不少了……

第二,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他的哲学方法总名叫做“实验主义”……②胡适曾引用杜威的名言:“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他总结道: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大贡献,只是要把阶级社会遗传下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一齐改革,要使教育出来的人真能应平###义的社会之用。《胡适文集》,第二卷,第2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1919年5月18日下午7时许,杜威来到南高师口子房向南京各学校职教员发表题为“真正之爱国”的演讲,陶行知现场翻译。演讲中,杜威再一次宣示了平民教育的理想。陶行知记载:末复鼓励吾人为家国明灯当竭其思想能力,使全国人民无一不受教育,而致国家于富强,如明灯之无所不照也。《陶行知全集》,第十二卷,第8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校长蔡元培在致词中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杜威在华教育演讲》,第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 “南高”!“南高”!(2)

在2007年1月出版的《杜威在华教育演讲》一书的代前言中,作者写道:1922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一位教授曾这样说:“有一些拒绝政治仕途的知名人士,他们把自己的整个精力转向学术界和教育界。就在那时,杜威博士来到我国宣传他的理论,告诉我们新教育是什么以及新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于是,整个国家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一种变化,这就是新教育运动。”《杜威在华教育演讲》,第1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新教育运动在国内多个城市迅速发展,教育革新、平民教育、实验教育等一系列充满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口号和行动,使中国旧式教育这块坚石被一点点撬动。蔡元培倡导###精神治校,使北大在国内首开教育改革之风,在南高师,郭秉文、陶行知等人也在为实现教育###化而不懈努力。192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颁布史称“壬戌学制”的新学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