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梢宰鑫颐堑闹傅荚薄!贝鞑�海骸渡�罱逃�⒄故犯佟罚�亍墩绞苯逃�返谖寰淼谑�凇T诳�У淅裆希�蠹乙黄鸶叱�毒×χ谢�贰8柚谐�溃壕<�悸�寺猛荆�

黑暗占领了长空,

许多人在流泪、啜泣、惨呼、悲号——转徙在狂风暴雨之中。

努力吧!振起精神,牺牲心力,去救那人群。

从这年这月这日起,

前进!奋勇!台下的陈鹤琴被这番景象深深感染了。陶行知坚苦卓绝的精神和创造力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陶先生以独特的文风和雄辩的口才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讲演有声有色。他热爱儿童,热爱人民,热爱一切弱者。为了追求真理,他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休息过。他对晓庄师范充满深厚感情,他在《晓庄三周年敬告同志书》中写道:“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就没有晓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他爱农人只是从农人出发,从最多数最不幸的农人出发,他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 乡村幼稚教育(2)

陈鹤琴确信,陶行知先生是近百年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37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陶行知曾对中国当时的师范教育提出尖锐批评:“我们的师范教育或是从主观头脑里空想出来的,或是间接从外国运输进来的,不是从自己的亲切经验里长上来的。这种师范教育倘不根本改造,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教师,间接可以造就不死不活的国民。”《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96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据陶行知的学生戴伯韬回忆,在晓庄时,陶行知曾用一块大白布画了一幅乡村师范建设图。图中央是一个圆圈,上边写着“活师范”,周围连接若干圆圈,上边写着“活中心学校”,每个中心学校又伸出许多触角,上边写着“实际生活”。《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97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陶行知说过,本校的办法,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本校全部生活,是“教学做”。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实际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陶行知全集》,第二卷,第355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教学做合一”是晓庄的校训。对此,陶行知的解释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小孩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124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口号,以生活为中心,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这一口号的提出,被公认为是对杜威所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的一次革命。晓庄师范开学标志着由陶行知先生发展和领导的生活教育运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时,国内的乡村教育运动兴起,在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运动、号召“到乡下去”的同时,各地纷纷设立教育实验区,一批知名教育家走向广大乡村,在农民中间开展教育普及,试图以此实现教育救国、改变乡村现状和农民生活的理想。1925年8月,黄炎培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在山西和江苏的昆山、镇江等地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实验区;1926年10月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将河北定县选定为农村平民教育实验区;1929年和1931年,梁漱溟先后在河南办村治学院,在山东邹平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这场乡村教育运动是平民教育思想的一次实现,也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延续和扩展。陶行知写道:“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国。据最普通的估计,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这就是说,全国有三万万四千万的人民住在乡村里,所以乡村教育是远东一种伟大之现象。凡关心世界问题的人们,决不至忽略这种大问题——无论办得好不好,中国的乡村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