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可奈何,有种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味道!”

“是啊,我这次去职对外说是因病开缺,这不过是掩人耳目,实际的情况我也知道,第一是我和李合肥的矛盾,也是塞防论和海防论之争;第二是朝廷有意分化湘军和淮军,不想让咱们汉人做大。可朝廷对洋人却是割地赔款,这正应了你那句话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啊!”刘坤一对自己的去职也很不满。

“刘伯,既然你把朝廷的内幕说给我听了,没把我当外人,我也不藏着掖着。首先声明,我对满人朝廷没什么好感,但我不会主动造反,那样对老百姓的伤害太大,我想走另外的路。这条路就是对外扩张,现在的列强也有虚弱的,比如西班牙、荷兰等,我想这样,先通过商业赚取资金,同时大办教育,培养人才,以团练、护卫队的名义培养军队,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打下西班牙人的吕宋,有了地盘之后加快发展,自身强大以后就不怕了,往哪里扩张都可以。我现在有技术,而且是西方人没有的技术,我也有钱,今年在穗城小打小闹半年时间也赚了近两百万两银子,这还只是粤省一个省的生意,一个多月前我和一个美国人汤姆合资成立了汤姆洋行,过完年汤姆洋行就要开张了,会做大清全国和在大清的洋行的生意,我有信心明年赚两千万两银子。我现在就缺人,主要缺治理地方的官员和普通老百姓。其实按我们现在掌握的先进武器,打下马尼拉没问题,不过守不住,反而会让土著们摘取胜利果实,所以我们现在隔岸观火,让土著们和西班牙人打生打死,等时机成熟了我们就出手,那样土著的人口会少很多,方便我们治理!我这次认祖归宗也是想取得崀山镇唐家的助力,我到时打下地盘了也要人去治理。我找刘伯的目的也差不多,主要是想办教育,培养各类人才,同时也给穷苦老百姓一条出路。”唐刚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目的。

“只要你不造朝廷的反我就可以支持你,你出钱办教育的话我欢迎,我现在虽然去职了,但我的门生故吏还很多,想办点事还不难。不过我想知道你怎么给穷苦老百姓一条出路,要知道现在农村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有点象明末了,这是乱世的征兆啊!”

“很简单,就两招,一是发展工商业,让他们去工厂上班,我会在穗城建很多工厂,可以养活很多老百姓;二是让他们移民出去,我已经在吕宋建了一些种植园,那里一年可以三熟,我们可以大量招收穷苦老百姓去搞种植,当然,我也会在种植园内修好工事,组建民兵,一旦时机成熟就夺取整个吕宋。”

“那好,你要干的这些事我都支持,只要你好好对待咱们大清的穷苦老百姓。另外,兴华你可有婚娶?”刘坤一突然问唐刚的家事,不知为什么。

“刘伯,我在穗城已经取了两房姨太太,其中二姨太是穗城雷家,三姨太是穗城太平镇陈家,正房暂时还没有。”唐刚实话实说。

“兴华,我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刘政英,今年已经十八了,她眼光很高,一般人都看不上,想许配给你做四姨太,相信你能降伏她,不知你愿不愿意?”刘坤一到底还是看上了唐刚。

“刘伯,我求之不得,还是做正房吧,想来你的千金是大家闺秀,不做正房委屈了她!”

“兴华,那是我小妾生的女儿,做你的正房怕委屈你了!”刘坤一对嫡出庶出还是很看重。

“泰山大人,我在西洋长大,不看重这个,而且我希望我的女人们都出来帮我做事,现在我的二姨太帮我打理商业上的事,三姨太帮我培训技术工人,以后政英也可以帮我培养行政人才。”唐刚连忙改口。

“那好吧,明天我陪你去崀山镇认祖归宗,顺便和唐任飞谈一下你的婚事,过完年就完婚吧!我昨晚没睡好,今天就到这儿吧,以后我们是一家人了,来日方长。”一个老狐狸和一个小狐狸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一门亲事。

第25章 认祖归宗了

1883年2月5日,农历大清光绪八年腊月廿八日,一大早,刘坤一安排一个管事和唐四去崀山镇唐家打前站,好让唐家有所准备。吃过早餐,刘坤一、唐刚带着张年和刘府几个下人就出发了,一行人先去码头,上了汤姆一号,发动轮船就往扶夷江上游开去。在船上,刘坤一对唐刚说:“兴华,其实你以后从穗城回老家,还有另外的走法,近很多的,先从穗城沿珠江进入西江,沿西江往上游走进入漓江,沿漓江往上游走进入大溶江,最后可到桂省兴安_县的溶江镇灵渠口,这样也就一千五百里水路,然后走官道经资源_县也可到新宁,这样也就三百里陆路,加在一起一共一千八百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