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钡牡胤讲欢啵�缓冒仓茫��员冉峡嗄铡�

留美幼童,唐刚好象在哪里听说过,连忙敬了几杯酒,送上几顶高帽,才从师爷口中得知详情。原来,留美幼童实际上是华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清政府自从1840年被英国人用巨舰大炮打开国门以后,一直梦想着找回昔日的荣光,国内的有识之士也试着用各种办法改良社会,让国家强大起来,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疑是终南捷径。

有了这样的背景,在容闳倡议,曾国藩、李鸿章支持下,清政府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清政府的如意算盘是,在政治和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学到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吃的是汉堡,说的是英语,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尤其讨厌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这在当时可是重大政治问题啊!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清政府只好在1881年9月,把这些幼童全部召了回来。于是,除了病故和设法留美不归者外,94名幼童分三批踏上了回国的船。第一批返回的21名幼童均被送入电报局学习电报,第二、三批幼童由清国当时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师、机器、电报、鱼雷局等处当差。

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再教育”,现在需要安排工作了,李鸿章估计是不好给他们合适的顶戴苦恼吧,不过对唐刚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唐刚原计划从这次抢回来的20艘船中卖一部分给李鸿章,既能收入一部分银子,也为自己新旧时空捣弄纯净粮食开拓货源,现在改变主意了,宁肯不要李鸿章的银子,也要尽可能多的把这些幼童抢到手,哪怕还要额外付出一些代价。

接风宴后,李鸿章请刘坤一和唐刚去书房聊天,到书房一看,唐刚上次在穗城见过的盛宣怀也在。寒暄几句后,李鸿章进入了正题:“兴华(唐刚的字),你们复琉军的军舰真大,能否献给朝廷?”

“少荃(李鸿章的号),复琉号战列舰可不是兴华的,是人家琉球王子尚道的,他可做不了主!”刘坤一怕唐刚吃亏,代唐刚婉拒了李鸿章。

“岘庄(刘坤一的字)、兴华,你们能否和尚王子说一声,就说朝廷也在扩充水师,也想要复琉号那么大的军舰,哪怕是出银子购买都好!”李鸿章退而求其次,心里却骂了一句,老狐狸,谁不知道复琉军就是你们翁婿俩搞出来的!

“中堂大人,朝廷要买也不是不可以,尚王子很快就要开设船厂,不过琉球刚复国,百废待举,设备场地还好,尚王子在美利坚还有点积蓄,不过人员实在没办法!”感兴趣就好,唐刚趁机提条件。

“只要能造复琉号那么大的军舰,我让杏生(盛宣怀的字)从江南造船厂调三百熟练技工到尚王子手下效命,另外,最近有一批留美幼童需要安置,其中就有造船专业的,也可以给尚王子。还有其他困难吗?”

“中堂,三百是不是多了点?江南造船厂虽说已经建成十多年了,可熟练技工也没多少!”盛宣怀急了,他很清楚船厂的情况,知道熟练技工的重要性,至于留美幼童,他也不是很看重。

“杏生,江南造船厂都十多年了,造出了什么象样的军舰,朝廷需要铁甲舰的时候还要找德国人,你看看尚王子他们,不动声色就造出了两万多吨的军舰,据我所知,英吉利目前最大的军舰也只有一万吨。我们派人去以后,还可以学学他们的技术,回来后说不定我们也能造两万多吨的军舰了!”李鸿章想得很美好。

“中堂大人、盛大人,尚王子不会白要你们的熟练工人的,这样吧,尚王子知道朝廷办了一个轮船招商局,现在肯定需要船只,他打算献10艘这次缴获的轮船给朝廷,一共4。2万吨排量,应该能大大增强轮船招商局的实力!另外,尚王子还有个请求,朝廷能否给1000老兵,他想把日本的北海道岛打下来。”

“1000老兵没问题,我们北洋军就能给,不过只能以私下招兵的名义,不能给日本人留下把柄。我听说复琉军的武器很好,能否卖一些给北洋军?”李鸿章也趁机提条件。

听了李鸿章的话,刘坤一拼命朝唐刚使眼色,想要唐刚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