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部分 (第2/4页)

昭远以对。蜀主怒,以九龄为毁斥大臣,贬维州录事参军。

'7'甲辰(二十二日),后蜀右补阙章九龄谒见后蜀主,说政事没有治理好,是由于奸人佞臣在朝廷专权。后蜀主问这奸人佞臣是谁,章九龄手指李昊、王昭远来回答。后蜀主发怒,认为章九龄是毁谤大臣,贬为维州录事参军。

'8'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下;乙巳,帝自督诸将攻之,宿于城下,丁未,克之。彦卿与都监郑昭业犹帅人拒战,矢刃皆尽,彦

卿举绳床以斗而死,所部千余人,至死无一人降者。

'8'后周军队进攻楚州,超过四十天,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仍然坚守而无法攻下;乙巳(二十三日),后周世宗亲自监督众将攻城,住宿在城下,丁未(二十五日),攻克楚州。张彦卿与都监郑昭业仍率领部众抵抗战斗,弓箭

刀剑都用光了,张彦卿举起绳床来搏斗而死去,所部一千多人,至死没有一人

投降。

'9'高保融遣指挥使魏将战船百艘东下会伐唐,至于鄂州。

'9'荆南高保融派遣指挥使魏率领战船百艘顺长江东下会同后周征伐南唐,到达鄂州。

'10'庚戌,蜀置永宁军于果州,以通州隶之。

'10'庚戌(二十八日),后蜀在果州设置永宁军,将通州隶属永宁军。

'11'唐以天长为雄州,以建武军使易文为刺史。二月,甲寅,文举城降。

'11'南唐将天长县改为雄州,任命建武军使易文为刺史。二月,甲寅(

初二),易文率城投降。

'12'戊午,帝发楚州;丁卯,至扬州,命韩令坤发丁夫万余,筑故城之东南隅为小城以治之。

'12'戊午(初六),后周世宗从楚州出发;丁卯(十五日),到达扬州,命令韩令坤征发民夫一万多,在原城东南角修筑小城来作为扬州治所。

'13'乙亥,黄州刺史司超奏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攻唐舒州,擒其刺史施仁望。

'13'乙亥(二十三日),后周黄州刺史司超奏报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进攻南唐舒州,擒获舒州刺史施仁望。

'14'丙子,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廷璋奏败北汉兵于隰州城下。时隰州刺史孙议暴卒,廷璋谓都监、闲厩使李谦溥曰:“今大驾南征,泽州无守将,河东必生心;若奏请待报,则孤城危矣。”即牒谦溥权隰州事,谦溥至则修守备。未几,北汉兵果至,诸将请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坚将良,未易克也。”北汉攻城久不下,廷璋度其疲困无备,潜与谦溥约,各募死士百余夜袭其营,北汉兵惊溃,斩首千余级;北汉兵遂解去。

'14'丙子(二十四日),后周建雄节度使真定人杨廷璋奏报在隰州城下击败北汉军队。当时隰州刺史孙议突然死亡,杨廷璋对都监、闲厩使李谦溥说:“如今皇上南下征伐,隰州没有守将,河东北汉必生觊觎之心,倘若奏报请示等待回复,隰州孤城就危险了。”立即签署书牒命李谦溥代理隰州军政,李谦溥到达后就进行守城准备。不久,北汉军队果然到来,众将请求迅速救援,杨廷璋说:“隰州城池坚固,守将杰出,不容易攻克。”北汉军攻城久攻不下,杨廷璋估计他们疲惫困乏没有准备,暗中与李谦溥约定,各招募敢死士兵一百多人深夜偷袭敌营,北汉军队惊慌溃逃,斩首一千多级;北汉军队于是撤退离去。

'15'三月,壬午朔,帝如泰州。

'15'三月,壬午朔(初一),后周世宗前往泰州。

'16'丁亥,唐大赦,改元交泰。

'16'丁亥(初六),南唐实行大赦,改年号为交泰。

'17'唐太弟景遂前后凡十表辞位,且言:“今国危不能扶,请出就藩镇。燕王弘冀谪长有军功,宜为嗣,谨奏上太弟宝册。”齐王景达亦以败军辞元帅。唐主乃立景遂为晋王,加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以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景达以浙西方用兵,固辞,改抚州大都督。立弘冀为太子,参决庶政。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景遂左右有未出东宫者,立斥逐之。其弟安定公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17'南唐皇太弟李景遂前后共十次上表请求辞去继承人地位,并且说:“如今国家危难不能匡扶,请求出宫就任一方藩镇。燕王李弘冀是嫡长子又有军功,应该当继承人,谨奏奉上皇太弟的宝册。”齐王李景达也因为军队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