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哥,邓氏不能杀! (第1/1页)

听到朱标不用刘保儿这些宫人伺候,反而要他的爱妃邓氏服侍宴席。 朱樉的脑袋就跟家雀儿一样,快速转动。 先是看看邓氏,又转头看向朱标。 可两个来回下来,他却依旧不敢开口。 见此情形,邓氏也熄了那微不可见的幻想。 脸上不敢展露半分的不情愿,冲朱标很是恭敬说道: “臣妾不敢担劳烦二字。” “服侍太子殿下,伺候秦王殿下,乃是臣妾本分。” 没有理会邓氏。 朱标夹起一筷饭食放在嘴里,旋即冲朱樉淡淡问道: “二弟,此行凤阳可有收获?” “有!” 朱樉连忙放下筷子,开口说道: “此行凤阳一路艰辛,臣弟更觉当年父皇创业之艰。” “臣弟身为皇嗣,也需更加.....” “你不是个会说场面话的人。” 朱标瞥了眼站着的邓氏,轻声打断道: “有人事先为你准备的说辞,不说也罢。” “这些个不尽不实的话,说了也等于白说。” “是....” 见自己大哥已然知道,自己方才所言都是邓氏提前授意。 朱樉沉吟片刻后,这才小声说道: “大哥,臣弟无用,并未有什么独特见闻。” “只是臣弟以为,如今百姓的日子比龙凤十年时,要好上许多。” “说说看。”朱标有些好奇的看向朱樉。 “大哥,龙凤十年时,陈友谅率兵来攻。” “当年母后带着大哥、臣弟,还有允恭他们,到田间与百姓一起割麦子。” “臣弟现在还记得,当时百姓看着自家田地里长出的麦子,脸上却少有欢喜。” “相反,他们脸上却多是惶恐、局促。” “好像不尽快将麦子割完,仔细藏在家中。那些自己田里的麦子就会逃走一般。” “而此次沿路看到百姓割麦,虽也是辛苦,可百姓脸上却少有局促,更无慌张。” “臣弟还看到老农在田间树荫下谈笑,休息。” “那般情景,似乎应了宋学士所言的怡然自得四字。” 朱标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继续问到: “那你以为,为何有如此变化?” “应是如今天下太平!” “先前百姓之所以担忧,无外乎是担心父皇战败,陈友谅的陈汉大军占据城池后,抢夺他们的粮食。” “而如今天下太平,百姓自无这方面忧虑。” “有咱大明朝廷撑腰,有各地官府做主,他们自家田里的粮食,任谁也抢不走。” “如此才有怡然自得,也有安居乐业之象。” “说的好。” 朱标很是赞许的点了点头。 旋即举杯看向几人。 “就凭二弟所言天下太平,当饮一杯!” 闻言,常氏、朱樉、王氏也纷纷举杯。 也是见朱标心情大好,朱樉冲朱标小声说道: “大哥,可否让邓氏入席?” 朱樉语罢。 朱标好似没听见般,也不理会。 反而冲邓氏开口道: “为秦王妃斟酒。” “是。” 见邓氏拿着酒壶走到自己身旁,王氏微微起身,拿起酒杯凑到酒壶跟前。 可纵然是王氏给了这邓氏几分面子。 邓氏却无半分感激,反而心中对王氏愈发鄙夷了起来。 若是在王府,她岂会沦落到给王氏斟酒的地步! 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 方才朱标称呼王氏,不再是亲王正妃,而是用秦王妃! 这一字之差,足见朱标并未将她邓氏视作秦王妃子。 于朱标眼中,她邓氏恐怕也只不过是个地位稍高一点的奴婢罢了。 “王氏,孤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扩廓将军投我大明,孤有意向父皇进言,封他为齐国公。” “如此,你便不算什么前朝俘虏,你在我大明也算有些根基。” “多谢太子殿下!” 见王氏起身便要下拜。 太子妃常氏忙伸手将她扶住,笑着说道:“傻妹妹,方才兄长也说了,自家人吃饭不用顾及这些个礼数。” “随意一些就好。” “这.....” “你们大嫂说的不错,自家人吃饭,没那么大的规矩。” 听到朱标都这么说,王氏顿了一下,旋即笑着改口道: “多谢大哥,多谢大嫂。” “快坐快坐。” 语罢,朱标依旧不说朱樉的过错。 只是与他随意饮酒,说着些有的没的。 而太子妃与王氏,也在相互说着什么。 谈笑之间,哪里有太子、秦王的君臣之分,更显得四人像是极其融洽的一家人。 只不过。 正是看到四人极其融洽,旁边站着的邓氏愈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是个奴婢丫鬟一般。 她怎会看不出来。 朱标今日有意折辱于她,而且席间还多次抬高了王氏。 显然! 朱标是知道她跟随皇嗣前往凤阳,也知道她与朱樉的错处。 只不过此时隐忍不发,迟迟不开口问罪。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