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能骚扰的小股###人没有太在意。苏强命令扛步枪的士兵把刺刀上起来,顶着要掉队的英国兵背脊,催促他们赶快跑啊。一个叫爱迪的高个子英军眼看要脱气了,满嘴嘀嘀咕咕地坐在草堆里,他死活不起来了。苏强拉着汉斯少校,比划着要他劝一劝,少校耸了耸肩膀,意思是无能为力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苏强从腰间解下一颗手榴弹,把屁股帽拧开,将引线轻轻地掏出来,套在爱迪的食指上,然后做了一个“轰”炸响的样子,意思是等日本人追上来,与日军同归于尽吧,兄弟。爱迪吓得噌地跳起来,这种死法我才不干呢,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唰唰唰”几下子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遗憾的是,尾追的日军,这时候距离他们不到二百米了,日军的步枪和机枪扫来,打落了许多树梢,已经有人中弹挂了花。苏强看情形不对,已经脱不了身了。他拔出腰间的二十响,沉着地命令:“一班掩护英国兵赶快翻过山梁,继续向北追赶团长他们,其他弟兄留下来,就地阻击小日本。”

二十多个国军士兵,散成一线就便依靠树林作掩护,向从山沟里爬上来的鬼子开火。苏强指挥排里仅有的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和几支冲锋枪,组成一道火力线,死死地封锁缓坡一线,绝不能让鬼子轻易地爬上来。日本鬼子也不含糊,在山梁一侧一个小山包上架起一挺重机枪,拼命压制苏强三排的火力,掩护山沟里的日军往山上冲击。

双方对射对打,彼此的呐喊声听得清清楚楚。苏强眼看默默地倒下了六七个弟兄,心想英军汽车兵应该跑出一二里地了,挥手带着十多名士兵边打边撤。这种敌我纠缠的场合,苏强经历过好几次,今天要想摆脱鬼子追击几乎是不可能了。他心里盘算着,如果能够掩护先走的人多走一段路,就是全部战死了,也算是完成了连长交代的任务。

三排一路跑,日军一路追,又有几个熟悉的身影从视野里消失了。苏强点头数了数,还有九名战士。他对一个班长说:“你带他们先走,把手榴弹都给我留下来。”

“不能啊,排长,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那班长坚决不干。

就在这时候,左前方箐沟一带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夹杂着机枪声、冲锋枪声、手枪声。沿山坡追击的鬼子撤回了一部分,但仍有三十多个继续追赶过来。苏强搞不清楚是谁在支援自己,反正不会是敌人。生死之关就在眼前,他高喊道“弟兄们,杀呀”端起一挺轻机枪第一个蹿了出去。

一个中队的鬼子,两百多号人两面受到夹击,顿时像散了架的狮子,威力大减。原来,确实是黄汝刚带着人在日军屁股后面干起来,日军总数上比两拨特务连的人还多,只是被突然袭击打晕了头,漫山遍野地乱窜,各自为阵自扫门前雪,保命要紧啊。黄汝刚率领两个排战士,以密集交差的火力从山坡树丛中扫出一条血路来,直奔苏强他们与日军激战的地方而来。

“连长,连长,我们在这儿呢!”苏强兴奋地高声喊叫,奋不顾身地迎着不肯躲闪的鬼子冲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血溅日寇(1)

1

曼德勒是缅甸北部重镇,缅甸人习惯叫曼德勒,华人则习惯称之为瓦城。全城八十多条街道,居住着几十万人。这里店铺林立,商业兴旺,贸易发达。尤其是玉石业,自中国明朝末年,缅甸的翡翠玉石,以其品质优秀,水色迷人,享誉全球。曼德勒北靠大山,南临伊洛瓦底江,是滇缅公路的终点,也是曼德勒至仰光铁路的起点,军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杜聿明为便于指挥入缅各部队作战,把第5军军部从腊戍前移到曼德勒,设在城东一幢欧式三层楼房。大楼威武地耸立着,门前是一条宽敞的大街,大门门牌上方挂着一条横幅,八个大字“统一意志 团结精神”格外醒目。

军部门前六个卫兵,身材魁梧,头戴钢盔,荷枪实弹分两行站岗。几个校尉级军官带领警卫连的士兵,正在大楼四周张贴战地捷报,庆贺中国远征军成功地营救英军主力部队。

杜聿明缓缓地取下军帽,挂在墙角落的衣帽架上,让勤务兵倒了一杯茶水,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脸不悦沉默不语。

史迪威转告杜聿明,亚历山大所部已经全部脱险,正向曼德勒后方一带转进。他同时转达英军大本营对中国远征军的致意,感谢暂17师在危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营救了英军第R师和英国侨民。这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可是杜聿###里就是高兴不起来,或者说想乐一乐的意愿也无影无踪。英军主力在自己的防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