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跛漳掳@赵诠���1892年和公元前1881年二次击败的卡扎鲁结成盟邦。

北方城邦卡扎鲁和基什为自己的独立曾与巴比伦和拉尔萨进行激烈的战斗。苏穆埃勒在其第十年(公元前1885年)首先攻打基什。两年后,巴比伦首王苏穆阿布则在个公元前1883年(其第12年)击败卡扎鲁。巴比伦第二王苏穆拉埃勒则在公元前1878年击败卡扎鲁,公元前1872年和公元前1866年两次攻打基什;公元前1867年和公元前1865年他对卡扎鲁进行第二和第三次打击,并终于在公元前1863年(他的第24年)杀死了一位卡扎鲁王。此时,北方重镇基什已被巴比伦牢牢控制,但卡扎鲁并不甘心屈服于巴比伦。随着巴比伦控制了基什和卡扎鲁,拉尔萨在北方的霸权受到巴比伦的严重威胁。辛伊齐山在其元年重新塑造了卡扎鲁和其兄弟城马尔达的主神像并把他们礼送回国。这表明卡扎鲁已和拉尔萨结盟并摆脱了巴比伦。此时,一股新的阿摩利部落亚穆特巴勒在其酋长库杜尔马布克的率领下进入拉尔萨,成为拉尔萨军队的主力。同时在卡扎鲁的阿摩利人部落叫穆提阿巴勒,不清楚他们是此时进入卡扎鲁的,还是早已进入。辛伊齐山在他统治结束的前一年和伊辛打了一次大仗。伊辛王占比亚继位后联合老盟友蛮族的埃兰人夺回拉尔萨统治的尼普尔。辛伊齐山发动了反攻,结果伊辛王占比亚和埃兰军被打败。占比亚仅控制尼普尔两年,随后结束了其短暂的三年统治。辛伊齐山仅统治了五年,他死后拉尔萨的政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他的继承人茨里阿达德仅在位一年便被废黜了。茨里阿达德在自己的铭文中突然放弃了“王”的称号,自称为“尼普尔的供养人,乌尔、拉尔萨、拉旮什和库塔拉地方的公侯”(库塔拉在拉尔萨东10公里处)。随后,亚穆特巴勒的酋长库杜尔马布克任命自己的儿子瓦腊德辛为拉尔萨王,并向卡扎鲁及其派来的穆提阿巴勒部落突然进攻,结果是卡扎鲁被打败,城池被攻破。同时,拉尔萨城内和国内的穆提阿巴勒人全被库杜尔马布克驱走或杀俘,他牢牢地控制了拉尔萨政权。茨里阿达德和库杜尔马布克的关系扑朔迷离,难判断,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知道卡扎鲁人是保护茨里阿达德因而与政变的亚穆特巴勒军队发生战斗,还是卡扎鲁在拉尔萨的穆提阿巴勒军队先废掉了拉尔萨王茨里阿达德,使库杜尔马布克发动了反政变。前者的可能性大些。瓦拉德辛在他刚继位时也采用了“乌尔、拉尔萨和库塔拉土地的公侯”谦称头衔(瓦拉德辛铭文14)。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4)

亚(也读“埃”)穆特巴勒家族夺得拉尔萨王权的政变使拉尔萨获得了新生力量。然而,辛伊齐山刚从伊辛手中夺回尼普尔就去世了。同时,拉尔萨发生王权争夺战。乘此良机,伊辛新王伊台尔皮沙又回到尼普尔统治四年,接替他的乌尔杜库旮、辛马吉尔和达米伊里舒基本上为伊辛保住了尼普尔。瓦腊德辛任拉尔萨王12年,基本在其父库杜尔马布克的影响下执政,没有对外发动大的战役。瓦腊德辛的第四年和第九年的年名曾在尼普尔使用。他的弟弟瑞姆辛(前1822—前1763)在位60年,在其第29年(公元前1794年)灭亡了伊辛王朝,控制除乌鲁克以外的全部苏美尔地区。然而,两年后,在他的第31年,北方的强敌巴比伦的王位由年轻的汉穆腊比坐上。汉穆腊比年富力强、精力旺盛,虽然年轻但智慧不在拉尔萨老王之下。汉穆腊比和瑞姆辛共较量了30年,终于一举攻陷了拉尔萨,随后剿灭列强,一统天下。瑞姆辛即位后全面采用了乌尔和伊辛王朝国王称神的做法,他敬神祭祖,兴修水利和要塞,使拉尔萨十分强盛。在他的第13年(公元前1810年),拉尔萨面临一次大的危机。在拉尔萨城西仅20多公里的乌鲁克王阿腊德耐耐与北方强国伊辛王达米可伊里舒、刚即位三年的巴比伦王辛穆巴里忒以及巴比伦北邻的腊皮苦和苏图两国结成同盟,五国兵马轮番与拉尔萨作战,但仍没能获得胜利,乌鲁克王战败被杀。瑞姆辛在其第14年,揭开了扩张的序幕。首先,他攻占卡伊达和另一重镇。16年,他收复了失去的兹波那图和另一要塞。17年,他夺取埃什嫩那边境的毕特舒辛和另一城市。19年,他收复尼普尔南方门户基苏腊并攻入底格里斯东岸的强邦德尔。20年,他攻陷近邻乌鲁克,灭亡其王朝。24年,拉尔萨的主要敌手、昔日霸主伊辛成了主攻方向,以伊辛王命名的要塞达米可伊里舒城被攻下,居民被俘往拉尔萨。第28年和29年,他连续用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