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织女的花鞋丹裳,以及车辇伞扇比一般玩具还小着若干倍,都是出自

兰闺雅兴,妙手裁成。其中有一柄檀香折扇,长仅寸半镂空凿花,居然

有书有画。我当时认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折扇了,谁知今年春间

在外双溪台湾故宫博物院,看到十全老人珍玩小多宝格里,有一把棕

竹折扇,长度尚不足一寸,虽然不能打开来观赏,料想必定是词臣供奉

们精心之作,那比舍亲府上所见那柄迷你檀香南,又小巧精致多啦。

从前相声艺人侯宝林说:“从扇扇子就可以看出拿扇子人的身份

来了。扇扇子可分五大类,‘文胸“武肚“媒肩“优头“僧道领’。文

人学士舞文弄墨,劳心多,劳力少,只要清风徐来,扇掮胸襟,就足以逭

暑却热了,所以叫文胸。武人勇士,身强体壮,整天要耍刀练剑,劳力

多于劳心,篷扇轻摇,实在不能解暑,腕力又强,裆腹首当其冲,所以叫

武肚。百家门的三姑六婆,站在人面前总是胁肩谄笑,除了自己掩面

遮羞,就是对当事人逢迎挥扇,扇子多半扇在对方肩膀上下,所以叫媒

肩。早年京剧演员,无论三伏天多么炎热,也没有歇夏一说,戏装又是

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名角伏天登台,跟包的除了擦汗饮场之外,还

有一份兼差,就是站在下场门用木头把儿大鹅毛扇子给角儿打扇。不

管扇出的风有多冲,可是怎样也透不过彩错镂金的戏装去,在台上打

扇,只能一扇一扇地往头部推送,所以叫优头。早年在戏班里,还有一

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台上给艺员们打扇,用大蒲扇、大芭蕉叶,或

是各种翎毛羽扇均可,唯独不准用鸡毛攒的扇子。按说鸡毛扇扇出的

风寒能彻骨,亡人停户待殓,用鸡毛扇扇过,可以延长腐臭时间。梨园

中避忌甚多,所以没有用来打扇的。和尚、老道所穿海青鹤氅,厚重阻

风,内衣松宽,拉开衣领来扇,才能迎凉解热,所以叫僧道领。”侯宝林

这段话,可以说观察入微了。

民国初年时兴了一阵子合锦折扇,叶楚伧先生跟吴蓉女士结缡之

喜,叶楚老认为有两件贺礼是他最珍视的,一件是袁寒云用宣德朱红

锦绢亲笔集句喜联,上联是“一夜入吴,双栖鸾凤”,下联是“千秋题叶,

独占芙蓉”。语虽近谑,但信手拈来贴切工整,才人吐属,毕竟不凡。

另一件是张溥老送的一把集锦扇子,两面诗词书画,都是硕彦针对新

人嘉礼初成、催妆画眉之作,旖旎清蔚,的确是一件珍品。

盐业银行张伯驹,玩扇子是驰名南北的,他所收藏扇子以时贤书

画为主,因为他是戏迷,跟梨园中能书善画的名角们,都有深厚友谊,

所以习B些人的字画,可以说他网罗靡遗。笔者看见过他的一柄集锦折

扇,一面是梅、尚、程、苟加上王琴依的画,另一面是余(叔岩)、言(菊

月)、王(凤卿)、时(慧宝)加上郭仲衡的字。这几位的字画,在梨园行

可算一流高手,而且跟张伯驹的交情都非泛泛,所以每人都是用笔精

审,雅赡工致,比起他们平素一般应酬字画,气格意境就迥不相同了。

有关扇子的遗文逸事尚多,一时也说之不尽,容以后再谈吧1

铁臂大元“蟀”

——秋凉白露话蛐蛐

蕞尔小虫却有不少丽雅的芳名

我在四五岁没到读书年龄,每天清早也就是嚎咙亮,就起床磨着

家里护院的武师马文良学拳脚,学不了三招两式,又嬲着他带我到晓

市抓草虫,好拿回来喂鸟。据说像颃颏、八哥一类能言会哨的鸟类,要

给它活食吃,羽毛才能光滑,哨声才能清脆。

抓回来的虫儿,自然蚱蜢、螳蠖什么都有,有一次在盛草虫的口袋

里,倒出来两只迷你型的小蛐蛐来,叫的音调悠扬清越,我舍不得拿来

喂鸟,于是装在一只火柴盒里,送给祖母去看。她老人家对鸣虫种类

认识得最清楚,说那不是小蛐蛐叫金铃子,是蟋蟀别种,江南一带很

多,京津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