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到1951年左右,偶或到酒家吃饭,还有人叫我萨其玛呢!

看了朱君毅写的《大陆去来》,缅怀以往,把所知北京饽饽铺的

点滴写出来,以示怀念。

金鸡一唱万家春

日月递嬗,岁序更新,抓耳挠腮。犹豫多变的猴年,总算历尽

艰辛,安然挨过,岁次辛酉,又到了昴日星官值年当令了。

鸡是大嗓门,直往直来,有什么说什么,心里不打为鬼为蜮的

狗杂碎,所以说雄鸡一鸣天下白。

当年在内地,好久好久以前,就听说岭南闽西都有斗鸡的游

戏,可是始终未见过是怎样斗法。来台湾后有一年到斗六镇公于,

在市场边一个小饭馆吃午饭,店里的伙计们正谈论饭后去看斗鸡。

我一打听,在市场后边有一古厝,下午j点有两场斗鸡。斗鸡本不

犯法,可是双方鸡主跟观战的以大量金钱赌输赢,警方就要取

缔了。

斗场约有五坪大小,四周用三合板围起来,双方各把自己的雄

鸡放在场上展示一番。双方说好条件,把鸡放人斗场,两只斗鸡立

刻挺冠振翼,矫悍狠鸷,有的绕场一匝,才你啮我啄互相拼斗纠缠

起来,三五回合羽折踪蹶,败者垂头疾走,胜者引颈高歌,算是一场

激战结束。因为搏斗火炽猛烈,比看斗蛐蛐趣味又自不同。有位

观战老先生说:“中国盛唐时期,就有斗鸡之戏。开元时明皇对于

斗鸡极感兴趣,设立鸡坊,精选名种,派专人饲养教练,春秋佳日常

以观赏斗鸡为乐。最多时名禽异种多达五千余只,个个都是金毫

铁距,高冠昂尾。至于闽粤以及南洋一带,斗鸡之风还是从唐代辗

转留传下来的呢!”

泰国斗鸡之风很盛,斗鸡台的布置跟拳击台一样考究,比赛双

方要把自己的鸡当众过磅,属于同一级重量,方准下场搏斗。鸡喙

是经过相当磨练的,其利如钩,被它啄上一口,立刻皮破血流。在

足距上都绑有锋利无比的钢刃,厮杀起来,不到一方落荒而逃,战

斗是不会中止的。这种斗鸡,食量很大,据说泰国斗鸡来自老挝,

一双雄健斗鸡,要比一般肉鸡贵上几十倍,经过特别调教饲养,虽

然所费不赀,可是也能给主人带来无穷的财富呢!

北京的乡风,喜事的份子最轻,丧事份子略重,到了添丁进口

份子就比较重了。据说是元代入主中原,就希望枝繁叶茂,所以份

子特别从丰,产妇尘褥期间,亲友除了致送小米、缸烙、鸡蛋、红糖

之外,还要送一只九斤黄的老母鸡给产妇进补。所谓九斤黄,虽然

没有九斤重,可都是乡间自由放在外间饲养的,吃杂粮青虫长大,

足够得上健强肥硕,比现在变种的土鸡要壮实多了。煨鸡汤要先

把鸡头去掉,说是可以祛风邪。煨出来的汤,上面一层鸡油足有铜

钱那么厚,要把鸡油撇清,才能给产妇喝,否则补得太厉害,产妇满

月就变成痴肥。九斤黄这个名词,虽然还有人说,可是九斤黄的鸡

可好久没见过了。

北洋时期黑龙江督军孟恩远,最爱饲养奇禽异兽,他在卜魁督

军公署盖了一座小型动物园,园里饲养了一对猛虎,所以取名蕨

园。他在绥芬河打猎,无意中得到一对“矮脚雪鸡”,冠绣似玉,羽

白胜雪,两脚长仅盈寸,绒毛毵毵,藏头缩尾时,浑如一团毛球。据

说,其暖比火枣,年老气衰者和人参煨煮食之,严冬手足不冷。经

他悉心喂养,居然繁殖到二三十只。他还养有两对长脚鸡,高达三

尺,跗踱粗壮,金距健胫,腾踔躞蹀,有如冲天摄虚。孟恩远离任时

将之送给北宁路局局长常萨棘饲养,常的族叔患有软脚病,有人告

诉他用附子、干姜煨长脚鸡吃可以治愈,常的族叔吃了四只长脚鸡

之后,果然扶杖而行。可是长脚鸡是鸡的异种,可遇而不可求,从

此再没听说何处有长脚鸡出现,大概绝了种啦!

去年高雄屏东地带很盛行吃珍珠鸡,记得早年三贝子花园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