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海天万里为卢太夫人寿

今夏是卢母李太夫人八旬荣庆,旅美知好提到,在台年纪七十五

以上,当年在内地听过卢母元音雅奏的朋友,写点文字,以申祝颂。前

年卢燕女士应中华电视台之约,在国语电视剧里爨演《观世音菩萨》,

在下在华视周刊上写了一篇《卢燕卢母》,被卢燕看见,坚欲一晤。当

时我住屏东,经《民族晚报》王逸芬兄电约北来,在王府跟卢燕贤伉俪

叙晤一番,欣悉卢母在美精神健朗,遇有可造之材,靡不悉心教诲,循

循善诱。京剧能在美国生根发芽,卢母实种其田。记得当年我也少年

好弄,在北方与轩荪兄共燕乐,今荷其敦嘱,为文以寿卢太夫人,不能

不勉力以应了。

我从小就是标准戏迷,从民国初年听小马五《纺棉花》起,一直到

抗战初期为止,日常生活大概总离不开戏园子。早年男女分班,除非

祝寿彩觞公府酬宾堂会,很难得听到男女合演好戏。肉市广和楼的富

连成早年不卖女座;四大名旦各班虽然卖女座,大多是楼上卖堂客,楼

下卖官客,听戏也得男女分座呢!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家里人听戏以

坤班为主,小孩也就随同成了坤班小客人啦。先是鲜灵芝、张筱仙的

奎德社在文明茶园唱白天,可以说风雨无阻,天天光顾煤市街的文明

茶园。后来鲜灵芝、张筱仙隐息,又改为城南游艺园听京戏。那个时

候由琴雪芳挑大梁,唱了不久琴雪芳就自行组班,在开明戏院唱白天

了。琴雪芳的戏班除了琴雪芳、秋芳姐妹外(秋芳原名秋选浮),老生

就是卢母李桂芬。还有青衣李慧琴,武生梁月楼,后换盖荣萱,花旦金

少仙、于紫仙,小生胡振声,小丑宋风云,后换一斗丑。这个戏班梁柱

齐全,在坤班来说够得上硬整二字。

我从小最爱听冷门戏,因为若干几近失传的老戏,偶或在开锣戏

里能够发现。例如《神州擂》、《疯僧扫秦》、《五雷阵》等等一类老腔老

调的戏,全部沦为开锣戏,所以我几乎每场戏都可以听到拔旗吹喇叭。

琴雪芳有时没有戏,见我在楼上入座就拉了胡振声到包厢里来聊天。

有一天卢母贴的是《斩黄袍》,虽然刘鸿声的“三斩一碰”走红一时,人

人都喜欢唱上一两段,可是坤班敢动这出戏的还不多见。圮得那一天

卢母勾一字眉,龙衣华衮,唱起来满弓满调,当时坤角有“三芬”,是张

喜芬、金桂芬、李桂芬,称一时瑜亮。可是“孤王酒醉桃花r”,张、金二

人都没动过,只能让卢母一人专美了。

有一天琴雪芳贴演新排本戏《描金凤》,前场卢母跟李慧琴唱《黑

水国》。名票陶畏初、何友三、管绍华三位联袂而来,全神贯注,一言不

发地昕戏,听完了整出.《桑园寄子》,我问他们何以如此入神,陶畏初比

较爽朗,他说这是奉命听戏。他们三位正跟老伶人孟小茹①学这出《寄

子》。据小茹告诉他们说,李老板这出《桑园》的身段非常细腻,特地前

来“搂叶子”的②,焉能不聚精会神地琢磨?我想这件事,直到现在卢母

自己还不知道呢!

当年琴雪芳在华乐园的夜戏,赵次老③跟贡王爷都是池子里常客。

爽良、瑞洵、樊樊山、罗瘿公、王铁珊④也是每演必到,其中贡王、瑞洵两

位对卢母的唱做最为赞赏。当时卢母的琴师,也是经常给贡、瑞二老

说腔调嗓的,他经常称赞卢母气口尺寸拿得准,喷口轻重急徐劲头巧

而寸。所以卢母一登场,池座有两位戴帽头的老者,每人用包茶叶的

黄色茶叶纸,折好压在小帽边上,遮挡煤气灯的强光,就是贡、瑞二老

了。卢母有两次经绅商特烦唱《逍遥津》,就是此二老的杰作呢。当年

赵次老在世,对于世交子弟之文采俊迈、蕴藉俨雅的青年,奖掖提携,

无所不至。春秋佳日时常邀集大家为文酒之会来衡文论字,记得王懋

轩、薛子良先生的令公郎都是当年与会的文友。其中有一位年方弱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