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1/4页)

把见到了青州军就变成惊弓之鸟、全无与之一战之心的黑山军吓得抱头鼠窜,亡命逃跑。

渐渐地,黑山军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即是青州大军似乎非常乐意他们向城市方向逃窜,而很不喜欢他们在深山老林中躲起来。只要黑山军一决定躲到大山密林中去的时候,肯定会受到青州军狠狠的攻击。若是向城市方向逃去时,则是全无阻碍。

面对如此清晰的放生路线,黑山军居然在初期不敢尝试,毕竟已经被青州军打寒了胆子,生怕那是陷阱。这时,因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部队,在黑山军中备受排挤嘲笑的张燕站了出来,冷静地想黑山军的头领们分析了形势,令他们明白了太史慈在成为兖州刺史后的首要敌人并非是黑山军,而是兖州的世家大族,这是从青州改制得到的结论。所以青州军现在这么做的行为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要驱动他们去攻打兖州的世家大族,所以说黑山军暂时是安全的。当然,前提是黑山军要完全按照青州的给他们留下的逃跑缺口前进才行。

张燕的分析令走投无路的黑山军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向,而张燕也由此在一次确立起了自己在黑山军中的位置,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毕竟有了说话的份量,而且手下从新开始聚集人马。

旋即,黑山军展开了对一些兖州中小城市和世家大族庄园的攻击,在以张燕为先锋的旋风似的攻击下,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和庄园被黑山军洗劫一空,而世家大族也被黑山军打得叫苦不迭。

虽然黑山军并非是青州军的对手,但是黑山军本身也是天下少有的精锐,虽然因为长时间身为流寇的原因,使得黑山军有虽然勇于作战,但却容易在战败后丧失军心士气的特征,不过天下间能与之抗衡的军队寥寥无几。

故此,兖州那些因为黑山军屡屡败在青州军手中,而对黑山军的战斗力轻视起来的世家大族马上就尝到了苦果。仓促组织起来的农民兵哪里是黑山军这种百战余生之徒的对手?只能平白的为黑山军送上了大量的装备,更有许多的农民兵在投降给黑山军后索性就加入到其中。

黑山军更因为打垮了许多的世家大族而实力大增起来。

此时的兖州,太史慈和伊籍故意放任自流。而历史上的主人曹操此时却在广陵安身立命,更有向南发展、与扬州刺史刘繇联手的趋势,哪里会去管兖州,原来的兖州刺史刘岱此时已经被自己的父亲刘方召回到东莱美其名曰继承家业,其实是不想让这个儿子在外面为刘氏家族惹祸倒是真的,今后的人身自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心和能力去管兖州的事情?原来的泰山太守鲍信此时也已经和曹操兵合一处,再也不会去管兖州的任何事情,即便是想要管,睿智的曹操也会阻止他的,因为这明显是太史慈的地盘,老虎屁股摸不得。若是说袁绍的话,打死他在短时间内也不敢来插手兖州的事情,定多用一点阴谋诡计而已。袁术的话就更不可能了,因为袁绍的全副精力现在仍然在荆州的身上,虽然从正面攻击荆州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了,但是袁术无疑想要绕道扬州,占据江东,而后图谋荆州,这从他屡屡向扬州方向派兵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袁术想要向中原伸手,他的第一目标也应该是徐州,而非是有太史慈大军占据的兖州。

最后只剩下了一个陈留太守张邈,这人是出名的胆小鬼,要他组织力量去遏制黑商均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故此,兖州的世家大族此时根本就是一盘散沙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打败仗才怪呢。

那些十分倒霉、被伊籍作为驱赶黑山军第一目标的世家大族被急于找到生路的黑山军杀得叫苦不迭,万般无奈下,只好去向伊籍求援,伊籍这时候当然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比原来苛刻得多的要求,首先族兵必须全部交给伊籍,其次,这些族兵的粮草必须由这些世家大族提供,一直到兖州战事结束以后。

这时候,这些世家大族哪里还有什么话好说?当然积极配合伊籍,虽然这是在他们的心头割肉,但是总好过被黑山军灭族吧?

大批的军粮和族兵迅速的积累到了伊籍的手中,伊籍却不急着出兵,美其名曰要整顿军纪,其结果就是这些族兵大部分因为“检查不合格”而被恢复了自由身,要他们去务农。

因为兖州现在有大量的荒地无人耕种,所以这些原本无地可种的农民兵变成了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而伊籍又来了个顺手人情,把那些世家大族提供的军粮送给了这些自耕农,作为他们过冬的粮食。如此一来,兖州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遭到了初步的破坏。

最可笑的却是那些世家大族在兖州战事结束后才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