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部分 (第1/4页)

邓当主动提了出来。吕蒙当然求之不得,假意诚惶诚恐了一番,便走马上任了。

不久之后,吕蒙便认识了樊城负责运粮的将官,此人乃是樊城县令刘沁的外甥寇封,词人仪表非凡,而且行动之间虎视鹰扬,一看便知非是池中之物。吕蒙何许人也?一眼便看穿了此人藏在骨子里面的野心,只看他对于一手提拔自己的刘泌没有多少好感,并且还认为自己站在这位子上实在民屈才,便可知道此人薄情寡恩,于是吕蒙便和寇封蓄意拉进关系,以便日后使用。

吕蒙不知道,若是这件事情被太史慈知道的话一定会大为高兴,国灰寇封就是这样的人,否则也不会因为关羽的一句话便在关羽受难之际不派兵求援了。在得到了这个机会之后,吕蒙便可以经常的跨越长江,逐渐地摸清楚了长江防线的一些布置:从樊城到襄阳,再到江陵,最后到达巴陵。随着他的脚步的深入,荆州防线的弱点便被捕他一一暴露出来。

也许,吕蒙天生就是运用奇兵的人物,虽然大局观不强,但是在局部战争中为达到胜利的目的自有一套手段。正因为如此,吕蒙才会在历史上使出“白衣渡江”之计。当然这也和桓范看人只准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他敏锐的发现,在青州军中真正能够发挥出特种精英实力的人便是这个吕蒙,别人都不行,这个吕蒙简直就是为特种精英生下来的一般。

不过,桓范在现阶段是做不了什么地,毕竟文聘等人在那里主动出击,自己只需要牵制住这一部分荆州军便可以了。与桓范等人的消极相比,豫州刺史张济便活跃得多,他在接到了桓范的通知之后,便和陆逊作出了积极进军的架势,挥军南下,直到石阳、三江品、黄州一带,作出了要攻击江夏的架势,弄得江夏太守蔡遗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他想起是了孙策在出军前地嘱托,连忙派大将苏飞屯军夏口,命令武昌太守王连加强对对岸黄州的监视,以免青州军渡江。

负责防守长江防线的水军张允大军更是全力以赴,对于青州军,他是不敢有半点马虎和轻视。如此一来,汉中战役还未打响,却因为天下的形势走向问题而牵一发动全身,弄得战火到处蔓延,形势一片紧张。

而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交战三方事先便想到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便是三方的决战。若是青州军战败,益州和荆州乃至江东都可以芶延残喘,若是青州军战胜,那么天下大势可定,青州军将横扫宇内,并吞八荒六合,泛舟五湖四海,置天下于太史慈的枕席之上。

故此,孙策和刘备等人当然是全力以赴。但是令孙策和刘备想不到的事情是,现在争夺天下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战争地层面,在不久之后,因为和青州作战,商道断绝,益州和荆州乃至江东与青州这个大市场和大加工厂的关系断绝之后,引起了一连串的经济恐慌。

农民还好说,那些这些年靠着和青州贸易发达起来的商人们首先吃不消了,那些世家支持的买卖还好说,剩下的中小商人便倒了霉,他们可以说亏了个血本无归。而这种恐慌很快便被这些商人传染到了荆州和益州各地,引起了一连串的其他行业的恐慌。

这种蔓延,成了青州军和荆州与益州军交战的第二战场。

管宁的计策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了。而这种恐慌很快便被这些商人传染到了荆州和益州各地,引起了一连串的其他行业的恐慌。

这种蔓延,成了青州军和荆州与益州军交战的第二战场。

管宁的计策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了。

第三部 一统 第十卷 第六章 大战(四、攻城)

()好看的txt电子书

随着谷地战事的展开,汉中张事业日益迫近。

孙策亲领大军来到上庸,但却按兵不动,一直等待缪立开始真正向东川运动,他的大军才开始行动,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安心的沿着汉水攻击,现在怎没有这种担心,这一带的青州军定然会被缪立的大军吸引走。

很快,孙策大军便来到了城固地区,越是接近这一地区,孙策越发的小心,更在沿途发现了好几股青州军的斥候,对方一见荆州军的旗号,马上撤军。孙策制止了自己手下大将韩当要引一小队骑兵在后追击的请求,生怕韩当误中埋伏,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而且在这一片地区,地势开阔,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有做过什么出奇兵的打算。

孙策很快便来到城固城外,然后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并不急于攻城,而是等待周瑜的消息。不久之后,他便得到了军报,周瑜已经和庞统取得了联系,双方共同进兵,周瑜的大军来到了绥定,以此为根据地再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