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我恢痹谕馄�矗��嘉髋堋⒍赖币幻妫�丫�芾哿耍��慰龉�蔚纳硖逵植皇呛芎茫�钐�反雀�拥牡P模�羰钦饴乘喙樗匙约喊锩Φ幕埃��蔚母旱>筒换崮敲粗亓恕�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管宁的身上,现在整个青州的政治运作完全靠管宁独立支持,自己又会有很长的时间出兵在外,没有帮手的管宁肯定会越来越累的,张昭的到来可以说是解了管宁的燃眉之急。

想到这里,太史慈充满希望的问道:“我看两位先生不是池中之物,何不到我青州这片汪洋大海中遨游一番?”

()

张昭和鲁肃两人其实只是到青州来散散心而已,张昭很长时间就被徐州刺史陶谦所纠缠,那陶谦见张昭是个人物,总是想要请张昭出山帮助自己打理徐州的内政,张昭早就看出陶谦这个貌似忠厚的老者是个政治投机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屈身于陶谦?于是就和自己刚刚认识、到徐州来一碰运气的好友鲁肃到青州来散心,一路上见到了青州的富裕,自然是一番感慨,很想要见见太史慈,后来又在这里听见了说书先生讲的平原故事,越发的想要知道太史慈到底是何方神圣,今天又听到了太史慈对于军事的精彩讲解,令两人对太史慈生出了归属之感,正愁无人引荐的时候,太史慈却鬼使神差地出现在了他们两人面前,还主动邀请他们加入到青州,令两人几乎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看着两人发呆,太史慈笑道:“两位意下如何?还请给我太史慈一个答复。”

张昭和鲁肃对望一眼,看出了对方的心意,深吸一口气,然后双双下拜道:“主公!”

第一部 第十卷 第八章 婚配(上)

鲁肃和张昭的归顺令太史慈非常的高兴,不过却并非是为了收了这两个三国名人那么简单,那只是一部分小小的原因,以现在太史慈的声望地位吸引任何猛将智者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否则张兆和鲁肃何必大老远地跑到青州来?曹操现在就在广陵,也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可是张昭和鲁肃还是舍近求远,这就是自己实力得到天下人认可最好的证明。太史慈的高兴只不过是因为未郭嘉和管宁找了两个助手而已。

待太史慈带着两人回到了临淄刺史府的议事大厅,把两人介绍给了管宁等一个文武官员后,以管宁为首的太史慈的心腹无不热烈欢迎新生力量的加入,不过两人却知道,自己要想在这里真正的立足,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至少要赢得眼前这些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承认。

看着两人坚定而有清澈的目光,在观察两人反映的太史慈放下心来,知道两人没有因为加入了青州军而飘飘然,心幸自己没有看错人。

众人坐下后,管宁笑着对太史慈道:“主上今天对于青州军制改革的解释真是精彩极了,当真发人深省呢。”众人纷纷附和称是。

太史慈呵呵一笑,岔开话题道:“对了,幼安兄,今年我青州的财政状况如何?”

管宁见太史慈说到这事情,脸上的表情马上严肃起来,对太史慈肃容道:“这两年我青州风调雨顺,虽然偶有天灾发生,但是粮食的生产却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而且主上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已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我青州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粮仓;商业和手工业倒是更加兴旺了,各种产品的对外销量大为提高,尤其是自去年我们和冀州甄氏家族合作开始起,我们青州各种新奇商品已经在冀州境内畅通无阻。”

看着太史慈连连点头的样子,管宁问道:“主上,我有一言,不得不问,主上到底要将奉孝留在冀州到什么时候?时至今日,青州岂可无为主公谋划之人。”

太史慈知道管宁对鲁肃和张昭这两个初来乍到的人不甚放心,所以才说的语焉不详,笑道:“我知道幼安兄的意思,不过奉孝的确还有一段时日才会回到青州,不过不会太长了。冀州那里现在局势未明,奉孝还不能离开,更何况奉孝在冀州那里本身就是为我出谋划策。”

只这这一句话所有在场的青州官员马上明白太史慈已经开始了谋夺冀州的计划,张昭乃是优秀的内政人才,对于这类明争暗夺的阴谋诡计不甚了解,所以并没有听出端倪,鲁肃则不一样,这在历史上大智若愚的第一流谋士马上就听出了太史慈话中的意思,立刻神情一动。

太史慈看在眼里,心中暗赞,到底是鲁肃,微笑道:“子敬,似乎你有话说,这里没有外人,你不妨把心中所想到的事情告诉大家。”

鲁肃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表现的机会,看向太史慈,发现他的眼中满是鼓励的神色,这才明白是太史慈故意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