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倌岩远愿叮��腔故窍氩坏讲懿俚奈缚诨岽锏秸庵殖潭取�

诸葛亮从容不迫道:“主上明鉴,到了那时,主上将会如何应变呢?”

太史慈苦笑道:“我当然别无选择,唯有离开长安,带兵回援中原。因为我应该已经发现徐蔗不对劲的地方了。若是还不回去,青州的根本都会丢失。”诸葛亮哈哈一笑道:“相信主上也明白这正是曹操所希望看到的。如此一来,曹操定会称主上离开长安、抽调军队、令长安青州军实力大减地时候联合王子服夺去长安,到那时,内有西园八校尉,外有张绣和吕布,长安还不被他一举拿下?再加上于吉为他造声势。主上岂非是顾此失彼地局面?弄不好青州长安都会丢掉,唯有远离中原,直奔北方得并州和幽州。早那里安身立命,还要时时预防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到那时,整个天下的形势就都变了,而主上而丢掉了争夺天下地很多资本,信心、军心、士气、资源、粮草、钱财、技术、威望、改革成果,凡此种种。无不倒退,主上何言称霸天下?”屋中众人闻言无不默然。

还是第一次;他们才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太史慈为何把曹操列为头号劲敌了;实在是太可怕了。

不过更令他们吃惊的仍是诸葛亮的才华;在刚才的一刹那;他们好像看见远在并州的郭嘉站在自己的面前……不,这个诸葛亮似乎更胜一筹。太史慈也是尺骇莫名,虽然他早已经知道诸葛亮的厉害,但是现在真正听诸葛亮谋划一切的时候,太史慈才确切地知道诸葛亮的才智到底恐怖到何种程度。

并且更让人感到吃惊的事情是这个诸葛亮身上洋溢着一种强大的慑服力量,让人忍不住会相信他说的一切事情,并且认为局势的发展一定会按照诸葛亮的预料发展下去。这当然也是好事,但是也不好,因为时间一长。人民就会过于依赖诸葛亮,就像历史上那样,只要是诸葛亮出主意,就没有人愿意动脑了,任用马谡那件事情上,明显是诸葛亮的用人失误,可是却没有人出言阻止,仿佛诸葛亮绝对不会犯任何错误一样。

但实际证明诸葛亮也是人,他也会犯错误。

想到这里,太史慈决定要想一个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以便避免后人在跟随诸葛亮做事地时候犯类似的错误。一旦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诸葛亮的身上,最后诸葛亮自己也会垮掉。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太史慈还是忍不住好好夸奖诸葛亮一番。

众人也都纷纷赞叹,诸葛亮这个小大人却非常谦虚。

太史慈看着诸葛亮,笑道:“话都让你说了,那么计将安出?诸葛亮大军师?”众人无不为之莞尔。

诸葛亮小脸一红到:“主人勿要耍我了。”

顿了一顿,诸葛亮才道:“最好地办法当然是将计就计,要张绣将军和张济将军假意渐渐倒向曹操和王子服一党。令曹操产生胜劵在握的错觉,同时主上和徐庶先生也要牺牲一番,和尹氏虚与委蛇。”“对对对,必要时献上肉体也无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在一旁一直接不上话的徐盛口不择言道:“不过这也不算是牺牲,而应该是每个正常男人的梦想才对。”

在一旁的张紘起的推了一把徐盛道:“你在胡说什么?简直是在教坏小孩子。”徐盛看了在一旁有点神往的诸葛亮和诸葛瑾,连忙严肃道:“小孩子不要听这些,那人乃是红颜祸水,少碰为妙,你看那个宫里的皇帝和你们年纪差不多,现在就学坏了,还一下子去了四个,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精尽人亡。。。。。。”

正在滔滔不绝地徐盛一眼看到了太史慈在想自己瞪眼睛,吓得一缩头,不再说话。诸葛亮和诸葛瑾都回过头来看看太史慈面试我不豫,也子心惊,诸葛亮连忙又道:“以后的事情我们就按曹操想要的那样发展下去,在对付曹操的策略上,我以为要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夺回下邳,而第二步则是进逼长江防线,在夺下益州和荆州之后再两面夹击曹操。”

太史慈闻言一愣:这不是所谓的战略防御和战略反攻吗?诸葛亮分析道:“一旦主上把徐庶先生拍回到中原,那么曹操就会发动战争,我们当然令徐庶先生假意投向曹操,这样一来,荆州军就会和曹孟德联手,张济将军可以大开方便之门,放荆州军进来,然后断其后路,徐庶先生当然援救徐州,和虞翻先生夹击曹仁。至于荆州军,当然由主上迎头痛击。”

好半天,众人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是想要在曹操完全上当之后,再一举反击。“至于长安,”诸葛亮喝了一口茶水,悠然道:“那就好说了,有了田丰先生和贾诩先生,西园八校尉以及吕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