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众人霍然动容!

诗歌的大行家曹操更是赞赏非常,刘璇美目中异彩涟涟,看得众人心生嫉妒。

孔融却不打算放过太史慈,摇头道:“子义差矣,没听糜竺先生说这是新编的舞蹈,比如荷之初生,怎会像子义说得如此粗枝大叶。”

太史慈差点想要过去把孔融掐死,无奈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心中暗暗希望今次能顺利过关,自己背诵关于荷花的诗歌实在是不多。

众人轰然叫妙,孔融亦笑指着太史慈道:“太史子义,今天我便服你。”

曹操朗声道:“好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转向许子将道:“子将先生,太史子义言简意赅,却一语双关,今日诸多贤才在此,子将先生必当了然于心,三日后的月旦评定会给人无限的惊喜。看看这蜻蜓落在哪朵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上?”

不少人闻听此语,才发觉太史慈此诗中尚有如此意味,更不由惊讶于太史慈的才情,当然对曹操的才思敏捷也是赞叹不已。不少女孩包括刘璇都露出赞叹的眼神,显是对诗词歌赋颇有研究。

太史慈说出这句诗时倒真是没想这么多,此时闻听曹操的分析,才知自己误打误着,令宴会的中心重新集中在了许子将身上,不由在心中叹道:这曹操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家,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自己当真是拍马也赶不上。

正暗自感慨,却不见糜竺看着他露出沉思的神色。

许子将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众人知他一贯如此,点评向来都是登在月旦评上,一向很少当面评论。向对曹操的评价已属例外。

故若要给此老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在今晚尽显才华。

不少年轻的文士已跃跃欲试。

孔融却接过曹操的话头道:“孟德明知故问,今次月旦评榜首非太史子义莫属。诸公以为然否?”

除有限的几人外,众人纷纷点头。

袁谭自是满脸的不悦,毕竟被一个寒族子弟压了自己的风头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不过出身士族大家的袁谭毕竟还沉得住气。

王修见主子脸色不好看,忙开言道:“太史将军妙想天开固然令人赞叹,但这月旦评的榜首当以德服人。袁谭公子四世三公,威望传于四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当真是灿若星辰,天下皆感其德,这榜首之位非袁谭公子莫属。”

陈琳找到了袁谭这新主子,此时当然大拍马屁,当然亦喜可打击太史慈。

任燠和管统当然更是落井下石的随声附和。

袁谭登时脸色好看起来,颇有点得意洋洋。

太史慈却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许子将选不选自己又有什么关系?自己是来找可用之才的,要这些虚名干什么?

这表情落在许子将的眼里倒让后者不由暗赞一声,管宁和邴原对望一眼都看出对方的赞许之意。既知太史慈不好虚名,也就不出言帮口。

孔融被人抢白,也不生气,毕竟对方言之有理。而袁氏家族在朝廷中本来被认为是国之栋梁,闻言点头。

众人这才想起应该拍袁谭的马屁,登时谀词如潮,大有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一想到《鹿鼎记》中星爷的经典台词,太史慈就忍不住想笑,心知自己脸上一定面容古怪。

张举和王武却冷冷看着乱哄哄的场面,一言不发。一旁的曹操脸上带着淡淡的讥笑,看着这场闹剧。旁边的鲍信却在一个劲儿地喝酒。

袁谭嘴上谦虚,但心中已经飘飘然 ,尤其是那些漂亮女孩对他双眼放光的样子,更让他不知身在何处。

陈琳更是把这新主子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十分的才华倒发挥出了十二分,听得太史慈是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在看《天龙八部》里的星宿派的出场又或者是《鹿鼎记》中口吐白沫的神龙教徒。

太能吹牛了,看来鲁迅先生说得对:为了目的,有些文人不惮于胡说八道。

陈琳甚至说出了“袁氏之德,感于天地;袁氏之兴,神明佑庇;袁氏之后,世所称奇”这类鬼话,简直就是在看滑稽剧。

太史慈终于撑不住了,哈哈笑了起来。

众皆愕然,陈琳找到了撑腰的人,胆气立壮,闻听太史慈的笑声,怫然作色道:“太史将军,你这是何意。”

袁谭冷哼一声,开言道:“看来太史将军对许子将先生的月旦评另有一番独到的高论,不置可否赐教一二,以开茅塞。”

太史慈笑出声来就后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