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部分 (第1/4页)

相同的错误曹操绝对不会犯第二次。

在历史上,曹操因为忽略了兖州世家大族地利益而被张邈和陈宫出卖。但是在曹操赶走刘备具有徐州之后,曹操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策略性的进步。曹操命令陈登坐守徐州,当然是看出在那个阶段自己没有办法摆平徐州的地方势力,索性茭给陈登打理一切,这有点像后世的自负盈亏的私有企业,反正自己的地方自己守,不怕你不尽心尽力。

所以在历史上,陈登曾经击败过数倍于己的孙策大军,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后来陈登离奇身死,才给了曹操真正据有徐州的机会。

因此,太史慈几乎可以肯定,曹操早晚掌控江东。更令太史慈担忧的事情是,曹操现在已经命令自己的弟弟曹仁撤回到广陵,美名其曰要借助袁术的后路,并且进行了强制性的移民迁居行动,广陵作为这些年来徐州最富庶的郡县,人口众多,所以南迁的人口将会极大兖实了曹操的势力。

孙策在参加完同盟之后便带着同瑜来到了庐江,接走了大小乔一家人,赶往荆州,因为荆州南部四郡在黄忠的武力威胁下,再加上孙策叔叔孙静的强大政治攻势,荆州四郡已经开始接受孙策开出的条件,荆州四郡有望不使用武力便加入到孙策的陈营中。现在对于孙策来说,荆州的关键就在于掌握长江和荆州水军。只要一想到荆越和公孙策之间极有可能出现的合作,太史慈就可以知道孙策想要控制荆州,并不是一件难事。

可惜现在这些地方自己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所以太史慈唯有寄希望于自己能够尽快的评定中国地整个北方。

唯一的一个好消息就是,臧霸在豫州的剿匪行动已经大获全胜,更招得了像何曼这等黄巾悍将,刘辟、龚都这些在黄巾军中素有威望的人更因为臧霸的原因根本未与臧霸交手便投降了。到太史慈接到消息为止;藏霸大军已经俘获黄巾军不下十万;当然其中真正能够战斗的人不足四万;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但就是如此;太史慈也已经欣喜异常。

至此;藏霸大军已经投入到对付袁绍的战斗准备中;开始迅速南下;来到袁绍和袁术大军对峙的颖水的上游;美其名日是要对付袁术;但真正的目的却是袁绍。

徐庶知道郭图的厉害;所以秘密南下;已经带着袁建感到藏霸军中。鉴于袁绍军中有韩猛这等猛将在,考虑道即便是观海也未必是他的对手,所以叙述已经秘密借调了张燕手下的甘宁甘甘兴霸到军中。

毕竟太史慈有话传给徐庶:甘宁甘兴霸的武功和许褚在伯仲间。这个评价足以让徐庶信任了。最关键的事情是甘宁乃是生面孔。

与此同时,高顺也传来了消息:雷簿已经同意投降青州,高顺大军已经和雷簿达成了协议,在必要的时候高顺大军和雷簿大军联手,南出阳人,直击豫州北面的由逢纪指挥的袁绍大军。在这一刻,袁绍的命运几乎以被注定。

随后,太史慈来到了幽州。

第二部 天下 第十一卷 第九章 幽州(一)

太史慈来到幽州时,早已经是金风送爽之时。

鲁肃、张颌、高览及其两个弟弟出大营相迎,众人见面自然欢喜。

塞北的天气自然而然给了这些人一股箫杀之气,在眉宇之间有了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的雄浑气势。

尤其是鲁肃,着典型的南方人在经过了几年的生活之后变得壮硕起来。更不用说张颌这等武将了。众人在大帐中诉过离别这情,又谈笑了一番,话题便集中在了幽州的事情上。

鲁肃看了一眼赵云,淡然道:“看来主上是一心想要和草原民族开战了。”

太史慈笑道:“早知道瞒不过子敬你的。”

张命和高览闻言错愕:太史慈此来不是要解决公孙瓒的问题吗?太史慈解释了一番,两人才恍然,张合颇有才智,皱着眉头道:"主上请三思,一直以来,我华夏民族便在抵御着北方少数民族.但是效果甚微,虽然在对匈奴人的战争中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战果,但是我大汉的北方是在是太辽阔了,一个草原民族被驱逐,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有另外一支草原民族崛起,只怕主上费尽心力,但多少年以后这成果便化为乌有,付之流水,倒不如效法前人,采取前人,采取守势,驻守长城方为上计。”太史慈看着张郃笑道:“张郃你很用功,没想到在幽州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有如此的心得体会。”心中却想道:这个张郃果然不错,居然会有如此见地。纵观中国地古代。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等,无不是在北方先后崛起,而且正如张郃所说,大汉民族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