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 (第1/4页)

象;但是大家一定奇怪;为何圣上才一回长安;便作出此项决定。

众人纷纷点头;这件事情的确奇怪;不过却没有人怀疑太史慈地这番话。这些人之所以被任命为使者。当然是因为他们具备极强的政治敏感,故此,这些人才一到长安就是马上观察形势,故此他们对长安的势力分布很清楚。

可以说,长安城现在形势微妙。

汉献帝召集诸侯进长安,那其中当然有联合外地诸侯牵制太史慈的意味,毕竟太史慈几乎掌握了长安的军权,唯一不受太史慈控制的是西园八校尉,当然还有一个张绣,态度一直暧昧难明。太史慈的苦恼也不小。那就是现在长安朝中大臣地班底并非是太史慈的心腹;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多事情太史慈根本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

当然;太史慈可以用手中的军权大开杀戒;不过这些深知太史慈性格的人都知道太史慈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世人皆知,太史慈这个人极为看重声望,那并非是太史慈向袁绍那般毫无原则的好虚名。而是因为太史慈把声望看成一种打压别人壮大自己的武器。

不说创立新“五德终始说”为太史慈赢得了学术宗师地位,反过来打压青州世家大族的事情,自从和刘虞在一起举起拥护汉献帝的大旗之后,太史慈便以大汉的拥护者自居,在打击自己的敌人前每每先进行这方面的舆论攻势,在动摇对方的军心士气之后才动手。对付袁绍和术都是这种方法,从刘和的手中夺走幽州当然也是这种手段。

虽然前一段时间风传郭嘉与太史慈不和,但是像曹操这等深知底细、并且得到极大好处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太史慈释放的烟雾弹罢了。现在看来;郭嘉被派到了并州;张昭的徐州刺史做的稳如泰山;虞翻不但继续训练徐州军;而且还为太史慈设计了这座府邸;所以说到底;徐州最大地得利者还是太史慈;没有人会忘记青州军对徐州的用兵的开始就是下邳的阙宣称帝。

可以说;太史慈的最强处正是利用皇命打击别人;而这也恰恰是太史慈现在最弱的地方所在:太史慈出于对自己名声的珍惜;也因为长安地大臣们对他还未心服口服;变成他的心腹;所以对汉献帝采取了怀柔政策;表面上对汉献帝恭顺得很;对于汉献帝的行为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多的时候是在打嘴仗。

管宁当然是太史慈从青州调来的打嘴仗的高手。

汉献帝当然也看出来太史慈为了维护自己的声望不敢对自己有过分的举动,所以才会有向其他势力示好的意图和行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使者才会在长安有了各种行动,马腾的那个宝贝女儿今天晚上在太史慈府上现身只不过是这些图谋之中最明显的一个。可以想象;这些代表诸侯意愿的使者们私底下还不知道有多少勾当是奔着他太史慈来的。甚至可以说是明目张胆;因为他们吃准了太史慈的脾气,知道太史慈在明里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在他们这些不知道张绣和贾诩属于太史慈势力的人看来,长安的斗争方兴未艾;太史慈虽然也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但是毕竟脚跟未稳。太史慈应该全力对付内敌才对。所以在他们地心中一直认为太史慈对诸侯使者进长安拜见汉献帝的事情持激烈的反对意见才对。

毕竟汉献帝要巩固自己在长安城地势力的企图;这些外来的老狐狸都可以一眼可以看出来;更何况是太史慈了?

谁知道他们得到的消息却是要诸侯使者进长安根本就是太史慈主动提出的。这就让他们看不懂了;这简直就是在为自己树立敌人。还有那个什么“科举制度”,虽然和太史慈一贯打击世家大族的策略相符,但是说到底还是为皇权服务的,难道太史慈真是忠于汉献帝的大忠臣?

唯一地解释就是太史慈根本另有所图。

但是就眼前看来,召诸侯使者进长安的事情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可是太史慈仍然这么做,那证明有更大的利益在诱惑着太史。

但那利益是什么呢?一太史慈现在的实力。最大的诱惑只怕就只有天下了吧?

难道他把这些使者叫到长安来是想要逞口舌之利让各个诸侯的将士卸甲归田,让诸侯们不战自降跑到长安来向他太史慈效忠?只怕这是做梦吧?相信太史慈也不会那么天真。

刚才听太史慈的那番话,似乎是在说和众人有互利互惠地事情谈。

在这里的人都不是傻子,若是太史慈谈的事情有损害他们的利益的地方,他们又岂会同意?故此,他们对太史慈将要和他们谈论的事情十分好奇。

太史慈看看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