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 (第1/4页)

蒯良出言道:“我看南阳李严也算是个人物,这小子还算机警,一看长安城有变化便马上撤回,不至于我们在王允那里显得被动。我看南阳方面的事情就交给李严来做,如何?”

刘表点了点头,蔡瑁却冷哼一声,表示不满,他本来想要把南阳的事务交给他的弟弟蔡和来管理,但是蒯良在刘表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高,蔡瑁当然也说不出什么来。

荆州的官场分得很清楚,武官以蔡瑁三兄弟为首,文官以蒯越两兄弟为尊。刘表的才能还算不错,把两方面都弄得很明白。

蒯越沉思了一会儿,才出言道:“太史慈我们是一定要准杀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操作这件事情。我以为这件事情我们只能暗中下手,因为我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置太史慈于死地。”

蔡瑁才要张嘴,蒯越笑道:“这事情明摆着,吕布乃是天下第一的武将,尚且留不住太史慈,黄忠再厉害也不过是吕布的水平,我们哪里有十足的把握留下他?万一太史慈要是逃跑了,又知道我们今天的行为了,日后岂会放过我们?太史慈一日不死,我们便一日不能承认我们今天密谋的事情。”

顿了一顿道:“哼!王允以为我们看不出来他的这个借刀杀人之计,不过这样也好,我猜现在袁绍和袁术也一定知道了太史慈消失的事情,主上不妨向两人吐露太史慈在南阳出现的消息,他们两人一定很急,肯定会派来帮手的。这样我们追杀太史慈的计划也会多几分成功的把握。至于我们的人手,当然是打着这两人的旗号去追杀太史慈了,这个赃铁定要载到袁绍和袁术的身上。”

蒯良点头道:“此言甚是,袁术和我荆州交战多时,给我荆州造成麻烦无数,否则江夏马贼早已经被黄祖将军荡平,哪里会有今日的局面?”

刘表点头道:“这个自然,袁术我是不会放过他的,而且袁绍也非什么好人,现在给他点麻烦也是好事,至少可以换得我荆州外部的安全。”

蒯越突地笑道:“主上为何不筹措兵马,屯兵弘农郡,静观其变呢?”

“哦?”刘表来了兴趣,笑道:“不妨说说看?”

蒯越沉声道:“我荆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荆州太平,则可欣欣向荣,若是外敌虎视,则危矣。故我荆州需要有坚守之地才可为根本,现今扬州兴起袁术刘繇之争,更有无数地方势力各自为政,非我荆州之可图。益州刘焉与主上交恶,更不可望。唯有北上方是良策,现在中原风雨降至,正是主上英雄用武之时。”

见到刘表双目发亮,蒯越侃侃而谈道:“北方豪强,不过王允、牛辅、太史慈、袁绍、袁术、曹操、陶潜等人而已。王允刚刚成为摄政大臣,稳定内政才是他的目的所在,若是用兵则充其量针对汉中而已。牛辅正在与王允和太史慈暗中较劲儿,三方大战一触即发,我料牛辅必不能持久,他所统率之将士多为凉州人,最会定会并力西向,绕过长安,回到凉州。此时若是我军北上弘农郡,则可作收渔人之利也。此其一也。”

顿了一顿,又道:“袁绍袁术名为兄弟,实为仇敌,太史慈强敌在北,两人还可同心协力,现在太史慈危在旦夕,两人定会分崩离析,豫州大乱,指日可待,主上屯兵弘农,可与我江夏护成犄角之势,假以时日,荡平豫州,也未可知。”

看着刘表深思的样子,蒯越又道:“太史慈无家可归,我们又封锁他在荆州的消息,试想,三州无人作主,日久生变,郭嘉深沉难测、鲁肃拥兵自重,甄氏见利忘义,张燕桀骜不驯,赵云兵悬在外,此太史慈三州之五难也。虽有王豹之坚、臧霸之悍、高顺之勇、管宁之名,此三州亦不保也。主上若不趁乱分一杯羹,哪里对得起太史慈在我荆州这般辛苦的游荡逃亡?”

屋中人闻言笑了起来。

蒯越又道:“我观孙坚之子孙策,有勇有谋,更胜其父,前途未可限量,有此人攻扬州,刘繇危矣,刘繇唯一的帮手就是曹操,曹操文武全才,首先更有精兵猛将,谋士良臣,孙策和曹操只怕要打上好长一段时间,如此,徐州则成无主之地。要知陶谦年老二子无能,太史慈三州大乱,曹操无暇北顾,袁绍袁术忙于内讧,徐州正是一块肥肉,若是我们可以消灭掉袁绍和袁术,那么徐州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刘表闻言名哈哈大笑,站起身来,朗声道:“蒯越有张良之谋,不意我刘表得之,谋国如此,夫复何求,就按蒯越说的做,我军在南阳招兵买马!这件事情就交给李严去做。”

蔡瑁眼中闪过嫉妒的神色,沉声道:“主上,此事不可,李严不过是一小吏,何来统兵一方的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