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慕容襄一样坐下,只听得对方出题道:“请公子以春为题,现场作诗一首。”

春?这还不简单!

他稍一思索,张口即来:“镜湖水畔花满畦,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镜湖风景甚好,用这个诗来形容湖畔春色,只顾改个地名,便是悠然自得,真是合适得很啊!

那评判咦了一声,知道自己是小瞧了眼前之人,面色一整,肃然起敬:“甚好,甚好,请公子仍旧以春为题,作诗一首。”

“两个黄鹂名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窗行云山千秋雪,门泊漓水万里船。”老杜啊,怎么又想起你的作品,改了下你的名句,不会介意吧?这样一来,观山倚水,坐拥天下,却显得更有气势了!

只见那位评判惊得站起身来,眼露钦佩之意,抱拳赞道:“公子这三首诗,纵观全诗没有一个春字,却是句句春光春色,一首情景交融,一首精微细致,一首朴实大气,实在不简单啊!在下做了多年的诗会评判,公子这样地才气,还真是生平仅见!”

“过奖,过奖!”慕容襄很是得意,心想这个评判有意思,绝不是无题可出,而是真正生出兴趣在考核自己,因为人的固有模式,很容易先入为主,一旦写出较好诗句,短时间内总是反复推敲,意犹未尽,哪里能够马上变化,又吟出风格大相径庭的句子!

见他神色迟疑着还想再问,不待他开口,自己首先迎上:“在下最近做了一首长诗,以春江、春花、春月、春夜为主题,请先生评鉴!”

“在下愿闻其详!”那人抱拳说道。

慕容襄背负双手,胸有成竹,以那特有的低沉嗓音吟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以孤篇压倒全唐德千古绝唱,不是因为要记着过关上那画舫去敲个究竟,她还不想早早拿出手来呢!

不知不觉,周围的少年公子小姐都循声围了过来,面容诧异,静静倾听。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慕容襄吟到这一句,众人已是心之神往,那水天相接,孤月高悬的景致仿佛就在身边,幽怨叹息之声此起彼伏。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她慢慢念出最后几句,含笑看着那评判先生。

人群呆立片刻,掌声喝彩声骤然响起,有人意犹未尽,不能自已;也有人大声叫好,上前结交;更有人失魂落魄,黯然离去……

“请问公子,这个海,是什么意思?”那人疑惑不解。

“海?那是传说中不任何大江大河都要宽广深邃的水域,神话故事里的天河,就和这个差不多!”她随口编道,唉,以后吟诗可要小心了,每次都要解释一番,真是麻烦!

“公子,已经无需再考,请公子留下名牌,换取绢花,上画舫去吧!”那评判长叹一声,取了一支绢花,双手奉上,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慕容襄笑了笑,接过象征着上舫通行证的精致绢花,将名牌回递给他。

那人一见名牌上的名字,身子微微一震,果然是他!

慕容襄拿了绢花正要离开,突然听得那评判起身唤道:“公子留步,在下私人想请公子赐诗一首。”

慕容襄回过头来,随意问道:“什么题目啊?”

“在下一直想以清明为题写一首诗,无奈文思枯竭,佳句难得,今日有幸得遇公子,请公子赐教!”

慕容襄信手拈来,朗声颂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胜感激,恭送公子!”真是好诗啊,便仿佛一副淡水磨画,其中意境真是太美了!他念了又念,喜不自禁。

“公子,慢走啊!”有几位书生在背后喊着:“我等有意与公子结交,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家居何处?”

“我叫慕容襄。”她回首一笑,明艳照人。

慕容襄?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哎呀,是前几日在领域街头亮过相,在萧家小姐面前大出风头的神仙少年,明月公子!他也来参加这百花诗会啦!

此言一出,自是人群攒动,争先恐后奔了过来,还没触及那神仙公子的衣衫一角,已被一股巨大的力道挡了下来。

众人抬眼一看,一名身形高大的青衣男子面色如冰,将那纤雅公子护在身后。

“若尘,走啦,我们上那画舫去玩!”慕容襄走到岸边,朝他招了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