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墨刍出师 (第1/2页)

在辽东鞍县,墨刍从县城里的学堂完成学业,这个学堂是墨家学派学堂,教育学生的老师都是工匠出身。墨刍本来就喜欢动手做东西,学得快又用心认真,所以比别人先完成学业。他不仅学习青铜,铁,金银器物的铸造,还学了木工石工活等杂七杂八的。 鞍县县令发现墨刍是个人才,就把他推荐到邺城。 墨刍家人很高兴,袁熙搬到邺城,墨刍自然不会反对父母的意见。 袁熙知道鞍县县令管理下有很多铁匠,既然是他推荐的,想必是众多铁匠里比较厉害的,于是没有让墨刍走考察流程,直接录用,安排在工匠营。 工匠营旁就是天雷匠营。墨刍经过的时候,问了问身边的人,“这天雷匠是什么工匠,听起来挺厉害的!” “哦,这里有个人也是刚来不久,他会弄出和打雷一样的声音,很厉害,我从来没见过。” 墨刍一听,就特别好奇,差点不由自主走进去,被旁边的人提醒,“工匠营在前面。” 墨刍听了嘿嘿一笑,跟着那人进了工匠营。 工匠营里的工匠基本都是常见的,比如木匠,铁匠,石匠等,然后院落中,大殿里会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物品。墨刍很快被这些东西吸引,虽然他在鞍县很厉害,但是来到邺城,这里汇聚的是各地优秀的工匠,墨刍也有许多没见识过的东西或技巧。 “小刍,你觉得邺城怎么样?”吃饭的时候,墨刍的父亲问他。 “这个地方比鞍县好!” “哈哈,可是你离开鞍县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说什么没有任何地方比鞍县好的!” “父亲,那是我没见识,现在看来是要多出去走走看,不要只待在一个地方。” “小刍长大了!” 墨刍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就摸透了那些没见过的东西,工匠营里的人也都不捂着自己的技术,大家都相互分享,不少东西都是他们共同做出来的,一个人想反而没这么好。 对此地熟悉后的墨刍开始关注隔壁的天雷匠营,突然会听到隔壁轰隆一声巨响,墨刍吓了一大跳,但是他看看周围的工匠好像都习以为常表示不理解。 “你们不害怕?” “这有什么怕的,听习惯了,隔壁天雷营三天两头弄一下。” “哦,不过这声音挺响的!”墨刍向隔壁望了望。 有一天墨刍真的忍不住,就溜进天雷匠营里,四处看看。 “你是新来的?”葛成在一处棚子下研磨硝石粉,发现墨刍进来。 “我是隔壁新来的,你就是那个天雷匠?” “过奖了,只不过是一些雕虫小计罢了。” “可以再弄一次看看吗,我还没有具体看过。只听过声音。”墨刍商量道。 “好!”葛成答应了墨刍。 于是他们到一个宽阔的地方,葛成依旧用他之前的铁炉来表演。 因为做的次数多了,葛成表演的一气呵成,效果很好,看到实际场景的墨刍大受震惊。 “不错不错,应该是这个粉发挥效果的。” “嗯,你说的对,这粉就是以前用来炼丹用的丹药。只是我不小心配错了,一点火就是这种样子。” “嗯,不过这东西,如果不是竖着放,而是横着放,会有什么效果?” “不可,这样会伤害人的。” “我们当然不会对着无辜的人,如果是对着敌人呢?” “那这就是兵器了?” “对,这就是新的兵器!”墨刍说道。 墨刍做为墨家派弟子,自然有工匠思想,喜欢创造一些工具,既然这里叫天雷匠,那就做出像天雷一般的武器,让袁大人可以打更多的胜仗。 说做就做,很长一段时间,墨刍一直往天雷匠营跑,他把繁琐笨重的火炉子用自己铸造的铁制长筒替代。简单明确,用泥塑模子铸造出来,虽然铁筒有些粗糙,但是比笨重炉子轻便多了,铁筒一端封闭,筒腔容量很大,可以放很多丹药,威力更大。 “成哥,你试试看?” “嗯,你离远一些。”这是第一次使用火炉之外的东西,而且这铁筒比火炉的内腔大,不知道会是什么效果,避免伤害到墨刍,葛成让墨刍尽量走远一点。 随后葛成放了几包粉末倒入到铁筒中,摆放一个倾斜度指向一个山坡,此时山坡上没有人,只有碗口大的树木。冬天了,树木的树叶已经落尽,只有枝丫和枝干。 葛成装填好后,最后把特制的铁球放进铁筒,堵住另一个口。然后在铁筒后预留的小孔中插入一支短香,然后点燃香后,也跑的很远处,与墨刍躲在一处。 “大概半刻钟时间。” 墨刍和葛成紧紧盯着那个铁筒。 香不断烧着,最后烧进铁筒中,随后‘轰’的一声巨响,铁球从铁筒口中吐出,伴随一团烟火升腾,铁筒也向后滑了一段距离,撞到一个台阶才停下。而飞出去的铁球速度很快,基本看不到影子,只是看到远处山坡上几棵碗口大的树倒下才能发觉铁球打的位置。 墨刍和葛成互看了一眼,然后一同跑到远处的山坡,过了一会儿,他们气喘吁吁来到断树处,找了一会找到那个铁球,铁球是撞断了三棵树后,最后半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