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疲敌之策 (第1/2页)

夜晚丁垣的楼船并不是所有的将士都休息,而且也不会静止在水面上,这得益于楼船上兵卒的分工。袁熙舟师一艘楼船的人员安排如下,一个楼船都尉,负责整艘船的指挥。三个副都尉,分别是器械都尉,手下一百人,负责抛石机和强弩操作。步卒都尉,手下四百人,负责登陆作战。水手都尉,负责行船掌舵,水手两百人,白天一百人晚上一百人,交替轮班,可以保证白天夜晚持续行驶。一个后勤队,五十人,负责饮食清扫等杂事。 夜晚行船,丁垣使用火油浸过的火把,燃烧的光很亮,而且持久。 “你看,亲不远处有人在水里游!” “是敌军,弓箭兵,赶紧向水里射箭!”丁垣队伍的楼船上,有人发现敌情,赶紧反击! “鸣锣,让其他楼船也做好防备!” “是!”随后有一阵阵锣声,所有楼船警觉。 明亮的火把,在离船只百步内都能看清水面的,弓箭手向水中游过来的张辽兵射击,一个都未逃脱,全部消灭。 张辽仅有的百名会水的士兵全部折损,一时间不能对丁垣造成威胁。 丁垣采用轮班制,白天黑夜都行驶,白天黑夜都有战力,张辽渐渐陷入被动。首先张辽的兵总要休息,他们一旦停下来,很快丁垣的船队就会离开他们的视野,又不得不追。 “张将军,看来这丁垣是想要西进进攻高唐,我们抢先一步进攻高唐守着不久好了?” 张辽听了觉得很有可能,丁垣如此兴师动众,肯定是为了收复高唐和历城,那干脆直接守在高唐和历城,以逸待劳! 所以张辽带着骑兵队,很快超过丁垣水上行驶的船队。 “他们应该是回守高唐县了!丁将军我们是否加快行船速度!” “不用,听我令,掉头,向东行驶!” “掉头?不去攻高唐了?” “我们能以少的损失可以攻下高唐吗?攻下来能守得住吗?” 校尉被丁垣问的没话可说。 “现在就是要多折腾折腾他们,反正我们轮流休整,船可以日夜行驶,他们就不行,陆地上要休整就要安营扎寨,等他们休息好了,我们的船队已经在另一个县城河段了!” “丁将军好计策!” 丁垣船队转而向东行驶,在若县登陆,并偷袭了张辽的一个粮草据点,抢走粮草补给。因为张辽带的骑兵去守高唐和历城,东面河段防守非常薄弱,丁垣队伍可以轻而易举登陆并且抢夺粮草。 “张将军不好了,丁垣他们抢了我军粮草!” “哪里的粮草?” “若县。” “他们怎么跑若县去了,打探一下他们的位置!” “张将军,我看他们抢了粮食往东去了!” “派人盯着他们!” “是!” 张辽挥挥手让人退下,自己坐在桌案上,扶着额头,“这丁垣究竟要做什么?” 有点想不通了。 丁垣的船队行驶到千盛县,然后登陆继续破坏张辽的粮草据点。有些无法搬走的,全部点火烧了。张辽派的人只是盯着,却无法阻拦。 张辽再次得知消息,也不守高唐和历城,派队伍前往千盛县。 等张辽带兵到千盛县,丁垣命令船队倒转方向向西行驶,就这样来回反复,丁垣有足够的粮草,并且可以依靠河水北岸袁熙的领地上补充物资。而张辽的粮草物资司马懿都是精打细算,分给他的也是有限的,毕竟徐晃,乐进,曹仁他们也要粮草,不能只为张辽这支队伍提供物资,如果不够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张辽不得不分兵,在河水南岸几个县城粮草据点驻守。但是一分兵,丁垣就可以挑选任何一个据点攻击。一来张辽兵来回折腾几天早就疲惫了,二来粮草物资紧缺导致士兵吃不饱没有精神。丁垣军精力充沛,人数绝对优势,打起来损失极少,就可以打下一个据点。 张辽陷入极大被动,可以说丁垣军现在想取高唐,历城,千盛,若县哪个城就能取哪个城,随便挑。 “让李将军派人过来,驻守河水南岸所有县城!” 没办法只能调用李典的主力了。 李典主力在东莱郡卢乡也遇到阻碍,正好遇到张辽让他调兵北上,他留下一半兵力驻守城阳郡高密县,用来守住之前的战果,另一半主力被带往高唐历城。 离开主将指挥的高密县守兵,无法阻挡从东莱郡卢乡反击回来的丁垣军,就这样丁垣军顺势收复城阳郡。 就这么磨来磨去,把张辽李典军队磨掉一半多,不知不觉就削弱了。连张辽和李典也没反应过来,就被削弱一半兵力。 在衮州廪仓县的徐晃张合了解到青州那边的战况。 “徐将军,我大概了解了一些,文远那边遇到的是袁熙的舟师,舟师不好打,我们也没有大船,能够击败他们的只有使用攻城器械抛石机了!” “抛石机?” “对,袁熙的楼船上有抛石机射程比弓箭远,所以文远他们会吃亏,如果我们用抛石机,也可以反击,而且只要把楼船砸伤,砸沉就可以大量消灭敌军!” “好,张将军,那你把我们所有的器械都拉过去吧!带上三千兵马。” “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