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南面和谈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丁垣舟师前脚一走,孙权后脚就带兵攻打曹操的合肥。万万没想到翻车了,被张辽给打个惨败。 一听南面有这样一个好消息,曹操的病仿佛一下就好了,从床上起来,在庭院里走了几圈。 柿子专挑软的捏,曹操为了防止孙刘继续联盟,他这次就先只打孙权的领地,曹操命人乘胜追击,收复一些自从赤壁之战后被孙权占领的土地。 这几天曹操他们在袁熙这边受到的气,全发泄在孙权那里,打的张昭不停建议孙权和曹操和谈。 于是就和谈了。 不过孙权的周瑜鲁肃程普等人也不是吃素的,和谈曹操也没得到多少好处,首先是孙权有比曹操强的水师,江水以南的土地不要妄想。第二孙权妹妹嫁给刘备,两个势力还是结盟的,虽然曹操只是揪着孙权打,但是刘备也知道他们是相互依存关系。 曹操也就要了几个县城意思一下,主要是得到孙权承诺,两军求和,一段时间内互不侵犯。 其实孙权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想要偏安于江南,最多得到荆州即可,再多他也没有更多心思。打合肥也是为了更好偏安一隅,毕竟合肥离建业可是很近的! 和孙权能和谈,那和刘备说不定也可以。于是派使者与刘备商谈。刘备竟然答应了! 关兴和关银屏听了很惊讶,赶忙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的回答就是一句,“权宜之计!” “那我们和袁熙的结盟怎么说?既然结盟了,为何还要与曹军和谈?”关银屏想不通,不理解! “我说你这小妮子怎么这么大发应?和北方袁熙结盟与和曹军和谈并不冲突。” “怎么会不冲突,和谈就是背叛结盟!如果和谈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曹军打袁熙,我们就可以袖手旁观!”关银屏继续追问! “你不懂!这件事不要再问了,你们也不要去打扰刘叔!” 关羽看了看关银屏这么激动,对她说,“你也不小了,过段时间稳定下来,给你说门亲事!” “爹,我不嫁!不想说亲!” “父母之命,不得违抗!” 关银屏气的跑了出去。 曹操和孙刘和谈后,把主要将领和兵力开始向北面调动。 张辽、李典带领军队北调徐州东莞郡驻守东莞县,东莞郡东面就是青州,曹操是打算让张辽驻此地并伺机收复青州。 徐晃、张合带兵北调衮州廪丘县,防备袁熙从冀州南下。 乐进、夏侯渊等率兵到洛阳,防守司州雍州。 此时在曹军中刚露头角的司马懿担任军备物资统筹。 当然曹仁等将领依旧驻守南面,防止孙刘不讲信誉,突然发难。 曹操的调兵自然瞒不住袁熙,袁熙也在紧锣密鼓做准备,丝毫不敢松懈。 “曹军把三支强兵强将安排此三处,一来是为了防守,二来一旦他们准备好,就方便反击。” “军师有何应对之法?”袁熙想听听张廾的想法。 “既然那面和曹操和谈互不侵犯,那么曹操势必会花大心思在我们这边。我们可在关键山口,关隘,要地做好防御措施,严格把守,做到敌人进攻,至少可以守个三到五天,方便我们主力支援。” 袁熙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不断巡视河水,一来做好防备二来发现好的渡口或者桥梁。到时候一旦和曹军打起来这些都要首先夺取控制!” “还有吗?” “最后就是舟师,一定要多练一些,最好骑兵和步卒也可以从舟船上运送,并练习上岸之术。” 袁熙听了眼前一亮,“军师说的对,这可以算作奇袭之兵!” 袁熙也做了补充,重点就是练习渡河,河水比以往他们渡过的其他河流都要宽阔。而且河水泥沙很多,不宜游行,需要选择好的渡口。但是袁熙张廾能想到的,张辽,乐进,徐晃,司马懿他们也能想到,他们也会派人重点巡逻河水,找到渡口和桥梁。 这点让袁熙比较难以把握,如果谁掌控了渡口谁就掌握主动权。 车原和工匠们最近在研究一种新的船只。这种船只不像楼船那样大,两头尖而深,中间宽而浅,有卡槽。六到八个人很轻易抬起来走动。 “车大人,你这是在做什么?”袁熙好奇看着那些工匠打造的船只。 “做桥船。” “桥船?” “对,主公,你看!”车原把袁熙带到一处池塘。池塘上,有人把做好的船抬过去,一层一层向池塘另一边拼接。 袁熙一看就明白了,“你这是用船搭成一个桥?” “对!” “这桥不会被水冲散?”要知道船是浮在水上的,水流会推船,冲走船只,不可能这样等着拼好拼成桥。 “主公你看,我们的桥船不会把侧舷对着水流,而是尖头对着水流,然后有卡槽,卡上木板和木柱。” 袁熙一看水流会从船之间流过,木柱和木板把船牢牢卡住,不会被冲走。 中间的船,会用更大一些的船,用船锚定住船,这样就更稳当。 “不错,你可解决了我一个大问题!重重有赏!” “谢主公,这是我应该做的!” 袁熙熟悉了桥船后,又特地沿着河水来回考察了十五天,他大概有了自己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