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佛道之争 (第1/2页)

好书推荐: 仙堂

岷山之上,云雾依旧缭绕,烟波照常浩渺。

山脚下,半山腰上,各大山峰之中,所有弟子也都与往常一般,该修炼的修炼,该轮到谁守山就谁守山。

而苏无轼,也与前些日子一样,大部分的时间,都跪在师傅的灵牌前,忏悔,或者说是思索着。

事实上,他每天都会来到此处,拜见师傅。

只不过,他每来一次,密布在心头的那片疑云,便会浓厚一分。

直到今日,当他发现这整个三清峰上,竟然所有人都在毫无掩饰的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无论他是去练功,或是去休息,甚至去上茅房,都会感觉到有无数双眼,在盯着他。

不仅如此,他这几日一直都被限制了行动。

他不能够私自下山,也不能够去别的山峰看望师弟们。

而且,就连师弟们想来探望他,都是不能。

所以,眼下的这些情况,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这其中必有蹊跷。

更何况,他苏无轼不仅不傻,而且还很聪明。

只见他缓缓的将头低下,叩在了冰冷的青石板上。

他已经意识到师傅的死,很可能与吴师叔有关,所以他必须要打起精神,让师傅不能白白死去。

“师傅!无轼定会找出真凶,替你报仇!”。

然而,就在他还在大殿中思索着该如何寻找线索之时,一声声急促的钟声,却是让他的内心,猛的一颤。

“这….难道是….”。

他记得自从他上山之后,便从未见过山上的钟声,会响的如此频繁。

但他却听长辈们说起过,钟声四起,意味着有大事将要发生。

于是乎,就见他立刻起身,来到了殿门前,并推开了殿门。

眉头微微一皱,他发现原本跟随他的几名弟子,竟然全都不见了。

抬头一望,他更是看见,各大山峰之上,所有的弟子,都在火速的向着主峰赶来。

心中暗道“难不成,真有大事将要发生?”。

想至此处,他也就不得不先放下心中那繁琐的思绪,开始提步,向着正殿走去。

…………………………………………

…………………………

此时此刻,三清峰的云梯之上,正行走着成片成片的光头和尚。

为首的那十余名老和尚,全都袈裟在身,一脸凝重。

紧随其后的五百余名年轻的和尚,身穿土黄色僧服,手持黄木长棍。

仅仅只需观察这些人的样貌,便知,和尚们并非是要来此做善事。

队伍的最前头,是十余位心慌意乱的道宗弟子。

他们本想阻拦这些人,可哪知和尚们竟然也会如此不讲道理,直接闯山。

于是乎,他们只能一边后退着上山。

片刻之后,这十余名心惊胆战的道宗弟子突然发现脚下一空。

低头一看,原来自己已然登上了山,来到了平地。

而随后,当他们见到前方演武场上,所站立着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之时,顿时便心宽了不少,并立刻奔上了前。

为首的一名弟子,来到了掌门人的面前,躬身拱手,并且还是有一丝丝的胆怯道“师…师傅…这..这些和尚..要闯山”。

可面对着弟子的这句话,吴昆山却是看都没看对方一样,更不用说搭理。

只见身穿白衫黑袍的他,正负手立在人群的最前方,微微眯着眼睛,静静地注视着一位位僧人,登上台阶,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其实,三清峰正殿前的演武场,很大。

平时,作为掌门传授道法,解除道惑之地,容纳两千余人,并不成问题。

如今,这偌大的演武场上,已经站立着两拨人。

日光下的五百僧人,成排列队站立。

队伍之整齐,堪比军中最强兵。

只不过,若是将这五百僧人放在战场上,恐怕我大明王师中的最强步兵营,也要畏惧三分。

而与之对立的,则是身穿黑白道袍的岷山弟子。

但这些岷山弟子,却是有些散乱。

或许是来的匆匆,或许是他们的人数要比和尚们多上一倍,亦或许是各大峰的峰主刚刚换人的缘故。总之,与列队的和尚比起来,他们这些人,在气势上,已是弱了三分。

眼下,双方人员已经全数到场。

吴昆山见这些和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