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纵横四海,经略万邦 (第1/2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与朱久炎汇合后,蒙鉴将俘获的燕军要员也悉数带到。

郑和躺在一个担架上,他受伤虽重,但已经过沈亦的精心治疗,除了行动不太方便之外,性命已无大碍,只需精心修养,便可痊愈。

朱久炎从上方放眼望去,这些已沦为阶下囚的燕军将官神色各异:蒋玉、郭亮、赵彝等将领大都惶恐,不知朱久炎要如何处置他们;至于隶属西厂负责监军的郑勃等人则早已瘫成一团烂泥;唯有孙瑜与道衍的养子姚继梗着脖子,对朱久炎怒目而视,一副视死如归的姿态。

朱久炎根本不在意这些,此刻他的目光,只停留在那只担架之上——这个被抬进屋后便一直躺着的郑和。

自京城一别,这位流芳后世的航海家、外交家便一直活跃在对抗自己的前沿。这位宦官比过了大多数正常男儿,多次给自己的制造麻烦,甚至连燕王的逃走也是其以身掩护造成的!

历史上的大明国祚近三百年,要说他真正尊敬的人,除了老朱与后来的孝宗朱佑樘之外,眼前这位七下西洋的郑和便是第三名了。

很多人诟病说下西洋乃是劳民伤财之举,掏空了大明国库,却没给大明带来多少益处,实属百害而无一利,是大明最大的弊政,朱久炎对这个观点很不能认同。郑和下西洋之举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传播大明天威,交流各地文明,互通商品有无,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国人的视野,让他们明白天下之大,中华大地也只不过地处一隅,使朝廷和百姓从煌煌天朝的狂妄自大中清醒过来。

再者从政治上考量,就如今的世界形势而言,他皇爷爷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老朱是反抗草原人的统治并获得重大胜利的一个中国本地民族的首领。

将草原人驱逐出中国的本土,恢复了北宋以来被异族占领的大片原有领土,而且还吞并了原来不是中国国土的云贵高原,即原大理国,还有吐蕃国的一部分,即川西北和青丨海,并进军长城以外,占领了东北的一部分,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

这是自唐代以来,中国人的重大胜利。

但是,如今的蒙古帝国还没有消失,他们的朝廷不过是跑回草原老家去了而已,他们还成立了北元政权,继续对大明构成威胁。

其他几个蒙古的汗国还在,这几个汗国更着统治世界上很大的一片领土,疆域比大明大多了。就此时的世界格局看,大明仍旧在蒙古帝国的包围之中。

而要打破这种格局,就必须采取中国人传统的战略,远交近攻,郑和下西洋便是带着这样的外交使命去的。

大明此刻近攻的是北方的草原人,要远交的是南洋诸国,即那些曾经被草原人占领过或向草原人朝贡的国家。郑和下西洋所要宣示的是,那个曾经统治过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草原民族,在中国的版图已经完蛋了,而大明才是新的统治者。

所以大明在对抗北方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住南方的安全,下西洋是十分有必要的。

大明将云贵高原首次并入中国版图,而大理的并入,以及取代草原人的统治使得西南方的形势非常的复杂,因为大理国还包括一部分的缅丨甸和老丨挝,而在此之前,草原人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响力非常的大,元军还曾渡海远征爪哇,并占领安南(越南)。

大明面对的敌人是整个的蒙古帝国,下西洋就是要告诉那些蒙古势力范围内的国家说,我大明已经将草原人的主干打回了草原,你们只要跟着大明混,其他几个汗国不足为惧,无论国力与军力我大明都是非常强大的。

如今建业新朝更是迫切地需要与东南亚诸国建立新的关系,包括建立起新的朝贡体系。政治目的其实才是下西洋的首要任务,商业和探险其实都是附加的。下西洋之举,无论是从政治,商业还是民生方面,都会对中华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大航海确实费钱,也耗费国力,但朱久炎自问多年培养的商业体系,已经远胜历史上的永乐朝,这些钱还是花得起的,而且,下西洋更能为以后占领南北美洲大陆、澳洲大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三块大陆若是收归大明,能赚多少?不可计量!而且以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有了这三块大陆,以后还有被列强欺负的可能吗?

担架上的郑和不知道他以后会创下多大的功绩,现在的他,当然无法想象自己会留给后人多么宝贵的财富,他会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世界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这么一个文明、强大而富饶的国度,他们强大却有礼,大度而谦和,他们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做人的准则,他会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