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孔祭酒说的是,晋王殿下确实有些孤单。”谢逸佯作沉吟,徐徐道:“不若奏请陛下。让越王和纪王殿下一道前来读书,兄弟作陪便不孤单了?”

“这个……”孔颖达轻声道:“此举恐怕不太妥当。晋王是嫡子先一步开府,越王和纪王仍居宫中。如果要请两位殿下出宫与晋王共读,便得……”

孔颖达没有说下去,但谢逸却摆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点头道:“在下想当然了,孔祭酒见笑了。”

“哪里!”孔颖达摆摆手。悠悠道:“适才说到共读,不若给晋王殿下添置个伴读?”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谢逸当即心花怒放,附和道:“孔祭酒言之有理,寻常富贵人家子弟读书。都会有个书童作陪,何况是晋王殿下。只是给皇子伴读,等闲人家子弟恐怕不行,在下到长安时日不不久,不甚了解,不知孔祭酒可有合适人选?”

谢逸早就打听过,孔颖达家中以及亲友中并无适龄少年,虽然身为国子监祭酒,但常年奔走在宫廷与王府,想来对长安权贵子弟也不慎了解。此时骤然抛出个伴读人选的问题,想要立即有个妥当的答复,难啊!

果然,孔颖达沉默了,但片刻后突然眼中灵光一闪,谢逸却下意识一惊,微微有些不淡定。

“一时间老夫还真想不起来……”和谢逸预料中的一样,孔颖达确实是这个反应。但下一步却不是反问“谢长史是否知晓合适人选?”

而是直接说道:“前几日晋王殿下带个少年来王府做客,似乎是尚书左丞狄孝绪之孙,年纪虽小,但彬彬有礼,学识修养都不错,与晋王殿下关心甚笃,可谓伴读上佳人选。”

谢逸心中顿时满心欢喜,简直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孔颖达真是太贴心了,帮自己把想说的话全说了。

狄孝绪正是狄知逊的老爹,其孙不正是年幼的狄仁杰嘛!

本来自己还苦恼,怎么顺理成章地提及此事,没想到孔颖达从头大尾帮了大忙。

主动提出晋王李治过于孤单,主动提到需要伴读,然后还不用自己费丝毫功夫,推荐了狄仁杰。

妙啊,当真是妙!

谢逸当即道:“没记错的话,孔祭酒所说的乃是礼部侍郎狄知逊之子,此番出使正是与狄侍郎同行,临出发送行时曾见过那孩子一面,聪颖懂事,彬彬有礼。

且狄家乃是河东名门,狄公孝绪与狄侍郎都是当朝重臣,深得陛下器重,乃人臣之楷模。他家子孙,定然自小教养甚好,倒晋王府伴读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难得他与晋王殿下本就熟识,少年友谊最为纯洁,想来很合适。”

孔颖达点头道:“是这个道理,只是不知狄家是否有此意?”

“到晋王府做伴读乃荣耀之事,且有孔祭酒的大儒授课教导,想必狄家不会反对。”谢逸道:“作为晋王府长史,谢逸会将此事奏报陛下定夺,只是在下到底身份有限,不敢过多妄言;些许情由还请孔祭酒告奏报陛下知晓。”

“那是自然,此乃分内之事,老夫自会禀奏陛下。”孔颖达道:“只要对晋王殿下的学业与成长有好处,老夫自当义不容辞。”

“有劳孔祭酒了。”谢逸欠身致谢,发自内心表示感谢。

孔颖达轻轻摆手道:“谢长史不必客气,今日老夫的授课已经结束,得去东宫了,谢长史在此等候吧,老夫失陪了。”

“孔祭酒走好!”谢逸礼送孔颖达出门,回到晋王府院中,若非有侍卫在一旁看着,恐怕早就跳起来。

孔颖达实在太贴心,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的日子真是太爽快!(未完待续。。)

第二三二章 皇子意动

有了孔颖达说辞,谢逸旋即又征求晋王李治本人的意见。

答案自然是求之不得,李治确实有些孤单,有个人陪自己一道听课读书的是好事。狄仁杰虽然比自己小两岁,但很聪明,说话做事都讨人喜欢。

李治这里有需求,师傅也点头了,谢逸便名正言顺将此事上奏给李世民。

看到奏疏之时,李世民也曾微微怀疑,是否是谢逸和狄知逊勾结,暗中使计促成此事?

但当面听过孔颖达的叙述之后,李世民大笑了怀疑,谢逸压根就不曾主动提出一句话。从孤独敢,到寻找伴读,以及伴读的人选,全程都是孔颖达的意见。

谢逸什么都没干,只是尽好一个王府伴读的本职,并无不妥,反而算得上尽职尽责。

合情合理的请求,切切实实的需要,李世民自然理由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