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部分 (第1/4页)

新兴起来了世家大族。从目前看,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但是也有像司马氏这种顽固不化的世家大族在,他们仍然准备东山再起。他们的世家子弟在这种艰难的境地下还生活在一起,这分明就是看穿了太史慈通婚制度和世家大族继承制度的用心。

也许在家业继承制上采取长子继承制并非是一种先进的做法,但是在这个时代,用这种方法来对付世家大族实在是再有效不过了。而司马氏则无疑看穿了这一点,从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反对便可知道他们的态度,要知道太史慈的各项制度是相关联的,科举本身就是一种避免任人唯亲的制度。现在司马氏这么反对科举制度,那只能说明他们还没有认输,仍然在坚持家庭利益。

若是让他们爬上高位,那绝对是一场灾难。司马氏地危险已经不仅仅是来源于他们世家大族地身份,更来源于他们骨子里面的那种野心。司马懿自己还未见到,眼前的司马朗便已经让人如此头痛。由此推想,整个司马家族是一个多么要不得的世家大族?

所以,现在太史慈反而想要把司马氏控制在手中,找个机会杀掉他们。若是等到日后自己不在人世地时候。这个司马氏才动手。那还真是叫人担心。想到这里,太史慈心中杀机大盛。转头便看向诸葛亮,诸葛亮马上会意。知道太史慈今天是志在必得,一定要把司马氏拿下,故此微微一笑道:“昔日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换来贤才无数,现在我家主上就想学一学燕昭王,来看看这副马骨,司马朗兄以为如何?”

司马朗闻言大讶,仔细打量了诸葛亮一番,这才发现诸葛亮神光内敛,自有一番风流内秀其中,知道这个小孩子不是普通人物。同时心中有气,因为这个小孩儿说话实在露骨,居然赤裸裸的地把太史慈已经把司马懿当成死人的想法说了出来,实在是欺人太甚。

还未来得及说话,诸葛亮便微笑道:“司马朗兄勿要生气,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今天的事情告诉天上贤才,我家主上只有一个,而像司马兄弟这等高人则是数不胜数,我家主上当然希望全部为己所用,可是若是一个个去到深山老林中去查访,那只怕终我家主上一生也难以完成,不过说是有了司马懿先生这副千里马的马骨,我想那些高人自然会纷至沓来吧?”司马朗有点失神地望着诸葛亮,当然是诸葛亮的口才令他吃惊。

诸葛亮淡然道:“将心比心,阁下的弟弟有了这等令人大叹上天不公的遭遇,那么先生一定不希望天下贤才再重蹈司马懿先生的覆辙,所谓仁者爱人,还请司马朗先生三思。”

太史慈闻言心中叫绝,司马氏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诸葛亮却是以彼之道貌岸然还施彼身,司马氏不是制造形势爱表现对青州的科举制度不满吗?那么诸葛亮现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逼迫装病的司马懿现身。诸葛亮的话当然言之成理,不但把司马朗强加给太史慈的罪名连打带削推了个干净,反而还把司马朗副上了绝路。

太史慈心怀大畅,看向司马朗,想要看他怎么应对。

()好看的txt电子书

没有人会是诸葛武侯的对手!

正当司马朗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大门又开了,出来一名家丁。在司马朗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司马朗的脸上露出错愕的表情,旋即点头。那名家丁这才回去。司马朗此时转过身来,恢复了以往的淡定,对太史慈道:“这位小兄弟言之有理,令我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司马朗唐突了,司空大人请。”

言罢,把身子让在一旁,伸手请太史慈进府。

太史慈微微一愣。身旁的诸葛亮迅速低声道:“看来还是躺在床上装风痹病的司马懿比较聪明呢。”太史慈闻言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过来,微微一笑,便随司马朗进府去了。

在进府之后,太史慈和诸葛亮随着司马朗左拐右拐,便来到一处小屋,司马朗回过身来,对太史慈淡然道:“司空大人,请进。”言罢。头也不回,转身便走,把太史慈和诸葛亮放到了那里。

太史慈和诸葛亮面面相觑,不由得同时哑然失笑。

太史慈一推房门,两人便信步进去。然后,他们便看见了司马懿。

这是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年。相貌平庸,但是却没有人会轻视他,他的细长眼睛中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饮柔之色,在目光闪动下根本没有人知道这人心中在想些什么。

他就安静地做在那里喝茶。举受投足间有一种安静到极点的感觉。无论怎么看。他都是一个文雅之极地少年。但是太史慈却从他的身上感到了一种那一名状危险。

在太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